——记辛丑年新疆游
引: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别的那样哟别的那样哟.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新疆民谣王洛宾《青春舞曲》
我是土生土长的闽东人,跟新疆完全没有交集,也没有吃过小学课本里描述的最正宗的新疆哈密瓜和葡萄。
但我自认为有个新疆朋友,他就是阿凡提。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他就是包着头巾倒骑毛驴的中国新疆喀什人,滑稽幽默的形象和他使人忍俊不禁的笑话深刻得印在我得脑子里,只有中国人才有他那豁达的性格。他始终保持着微笑,是一个乐于助人、敢爱敢恨、睿智、快乐的人。
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这次很荣幸,在彭美女队长和波波的组织下,我得以去阿凡提的故乡走一走,探寻这神秘、彩色、美丽的新疆。
绿色的喀纳斯、灰色的“魔鬼城”、土黄色的吐鲁番、五颜六色的“独库公路”、还有那紫色的葡萄,鲜艳的艾德莱斯……组成我对这次新疆行的美丽印象……
Part 1:被施了魔法的“后花园”
3集纪录片《这里是新疆》,作为这次旅行的预习后来到新疆。
从下午3点钟福州出发,21:30达到乌鲁木齐,除去转机等待1个钟头,5个钟头的飞行时间,都可以到达曼谷或者北海道。
刚下飞机,才迎来晚霞,映红了机场西面的天,机场外西面十几台塔吊被衬得殷红。
有时差,这是第一印象。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
特殊时期,直接在酒店的二楼做了核酸检测,办完入住。
会讲古田话的新"新疆"人――古鹤娜扎阿不力克木带我们去吃了丰盛的新疆晚餐,并且在凌晨1点钟“早早”得就寝了。
天没亮我就出发步行前往新疆国际大巴扎,这是因为我生物钟的影响。
6点钟的天山区还在沉睡中,我在大街小巷发现了很多“基层警务站”,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有零零散散的环卫工人在忙碌,直到近7点,我走到了大巴扎。
在大巴扎的附近看到好几部便民警务车在不断的低速巡逻,“让便民服务零距离”。
这是个极具民族特色的shoppingmall,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但是闸门紧闭,门口工作人员维吾尔族小帅哥很认真的告诉我:开门时间为早上10:00。我跟他很愉快的攀谈了一会,聊了一些关于大巴扎的情况,告别时还帮我拍了照,并且欢迎我这次出行最后一站可以再来。
早上八点半,乌鲁木齐出发去五彩滩,从五克高速转奎阿高速,大约650KM,进入克拉玛依地区,到处是戈壁。
中巴车驾驶员不怎么爱说话,但放着新疆民歌,小伙伴不断说笑,说着过去的往事,人在旅途,可以望着窗外沉思,也可以回答车内热闹,就是不寂寞。
经过一个上午时间,“很迟”才到饭点,我在马来西亚吃过手抓饭,今天新疆的手抓饭加上了葡萄干,增加了甜味。这钟快餐式的午餐我很喜欢,当然还有新疆拌面。
又经过一整个下午,路过额尔齐斯河后,终于在新闻联播时刻到达五彩滩,五彩滩在烈日下景色一般。
一直等到九点多,迎来五彩滩的日落,再配上舞动的风车简直美翻了。
因为新疆太大,这种长途旅行才刚刚开始,接下去的每天基本都是如此。
藏在四国接壤的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与东边的禾木村和西边的白哈巴村构成了整个喀纳斯景区的主体,以炫目的自然风光而让人痴迷。
青海的卓尔山和喀纳斯都很像瑞士风光,但“喀纳斯”因为有了这“美丽而神秘的湖”更上一层,而且被誉为“人间仙境、神的花园”。
她的美丽的确不照骗,来自冰川融雪和降水配上“水怪”更加增添了神秘色彩,就像是被施了魔法的“后花园”。
晚上入住在喀纳斯外的贾登峪,这是个童话小镇。
太阳落山后,明显比昨天的布尔津温度更低。贾登峪是喀纳斯的门户,这里是喀纳斯旅游接待和管理的大本营。在旺季,酒店很紧俏。
友谊峰酒店靠着山,酒店的窗帘在夜里未拉紧,却带来大惊喜,窗外就是一个山坡,有两只牛在窗外悠闲吃草,坡顶映着霞光,我赶忙先拍了两张,立刻洗漱起床,添了一件薄羽绒,夺门而出。
晨雾还没有散去,一切都感觉是新的,这种天气太棒了,就像大夏天躲在冰箱门口吃雪糕的感觉。
我一路往喀纳斯票口走去,发现路边有个小树林,就像爱丽丝梦幻花园,我小心翼翼往前,俯身拍地上的嵌在草上的露珠,仍有一层薄薄的雾气慢慢的从地面,从草原升起,仙境一般。
突然一群牛群从我的东面慢悠悠走过,恰好太阳从对面森林冒出脑袋,花花草草在阳光中渐渐苏醒,我屏住呼吸,按下快门记录这美好的画面……
Part 2:魔鬼城里没有“魔鬼”,但有馕
离开喀纳斯的阿尔泰地区前往奎屯,成片的风车和向日葵出现在路的两旁,上午的车程都是连绵的山路,从中午开始,我开始感到不适。
路上有意思的是叫做“磕头机”的抽油机。
名字叫做“克拉玛依油田乌尔禾矿区开采队”,采油的磕头机仨仨俩俩布遍其间,都在不紧不慢地向大地磕头,抽取着地下石油。
终于在下午6点钟左右达到目的地,打卡著名的“世界魔鬼城”——乌尔禾魔鬼城。
这是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从围墙外就可以看到形状怪异的魔鬼城外观。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维吾尔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汉字就叫“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
魔鬼城很大,可以由小火车代步,绕整个景区,有4个停车点,沿途介绍各个奇形怪状石头的故事,小火车的每一站都可以下来参观拍照。
这片戈壁滩上生长的荆棘,意义绝不是点缀景区风光那么简单,我的脑子里突然出现《疯狂的麦克斯》,这里不仅是风城,还是魔鬼城!
古鹤娜扎穿上红色衣服,披上鲜艳丝巾,站在黄土丘上凹了造型,刚与柔的结合,变成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
这里典型沙漠气候,太阳强烈,非常干燥,与前几天“神的花园”有着鲜明的反差,我终于在来新疆的第四天有了明显中暑的感觉。
古鹤娜扎随身的馕给我带来能量的补充,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馕”。
这种有着面包+光饼的综合味道的食物抚慰了我的胃和心情。后来在库车馕文化中心了解到它有各种口味,但我觉得还是原味最佳。
22:00,我透过副驾驶车窗,望着戈壁上的夕阳,蛋黄色的太阳往下,有一个瞬间恰好挂在路边的孤树,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
静静的看着太阳从地平线上落下,用福鼎的白茶就着这“82年”的馕,简直是人间饕餮,一辈子都将无法忘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