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本能,阅读只为传递美好”
——题记
书海泛舟,追寻美好
人生漫漫,书籍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以书为伴,我们才能感受到人生不那么孤单;书海浩瀚,只有真正走入才能体会到其中美好。“我从未把阅读当做一项任务,在我眼中读书是本能,阅读只为传递美好!”当问起任瑞花是怎样看待阅读时,我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任瑞花自小喜爱读书,习惯成自然,即使岁月流逝,她对阅读的喜爱依旧有增无减。家中十个书架藏书六千余本,一年至少600万字的阅读量,为了记录阅读足迹她坚持阅读打卡1846天。每当捧起书本,任瑞花说所有的烦恼和焦虑都在书香之下化为乌有,当阅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就成了人生的力量来源。任瑞花说她阅读的书目很“杂”,不管什么类型的书只要感兴趣都想要读一读,只有自己读得多了,才能吸纳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因为工作的缘故,任瑞花每个月都要读两本以上的专业书籍。从新教育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书中学到的“晨诵、午读、暮省”方法使任瑞花受益匪浅,实践让任瑞花明白学生只有通过读、思、省的过程,才能真正的从阅读中有所收获。大量专业书籍的阅读让她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每当身边的朋友和学生家长遇到处理不了的教育问题时都会请教任瑞花。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促进了任瑞花走向写作的道路。她曾在校讯通发表博文748篇,访问量高达38.8万;在简书平台上坚持日更文章,至今写了201篇16万字;在河南省《教育时报》和《濮阳晚报》发表文章32篇。在任瑞花发布的文章中,有写给学生的、家长的、读者的……她将自己的读书经验和教育经验以文字的形式无私的分享给所有人。在她眼中写作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写的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创新、总结,才是自己从一本书中学到的宝贵财富。
引领学生,爱上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任瑞花说:“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读书人。”让童书走进童年,让童书点亮童心,任瑞花用阅读的光点亮一间间教室。为了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她在年级组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倡导学生和家长进行“亲子共读”、指导学生开展读书社团、让学生走向讲台推荐自己最喜爱的书。知道有些家长工作繁忙,她就在课堂上读书给学生听,有时她会“刻意”地挑书中精彩部分读,孩子们耐不住好奇问道:“花儿老师,故事的后面发生什么啦?我还想继续听呢。”放学后就立刻买书带回去读,无形之中养成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任瑞花笑称说自己称这种阅读方法为“诱读”。
在任瑞花的带领下,她执教的班级曾连续八次获得河南省校讯通“书香班级”称号,获校讯通书香表彰21项;2018年所带班级荣获河南省“书香班级”和全国“动感中队”称号;辅导学生在报刊发表文章累计40余篇。做阅读点灯人,做一个能带给孩子光亮和温暖的人,为他们的人生奠基是任瑞花不懈的追求。
家书递爱,书暖人生
任瑞花每晚都会坚持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她说自己是用书籍喂养了孩子的童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来说终身受益。7年的时间里,任瑞花给父母写了近百封书信,她会在书信中问候父母的身体,对父母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有时会在书信中向父母推荐好书,《根与叶的絮语》《活好》等书籍是父母的案头书,每到假期回到家看望父母时,关于书籍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题。任瑞花认为家书是表达爱的一种形式,在她不能陪伴父母的日子里,她信中的文字和推荐的书籍可以替她陪伴父母的心灵。
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有着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中内容永远是新的,让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任瑞花说自己一直都在读书的路上,永远不会停息追寻前人的脚步。阅读不仅充实了她的生活,更丰富了她的人生。
(实习记者 王洋)
写在后面:
有幸荣获2022年濮阳市“最美读书人”称号,这是阅读带给我额外的奖赏。感谢濮阳广播电视报王洋记者的文章,她写的比我做的好。
仅以此文留存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