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2018年以来的岁月,可以说每年都可以用一些关键词来概括:
2018年一个字形容:“慌”
2019年也是一个字:“累”
2020年的关键字是“成长”
2021年的关键字我想是“破”
慌的一比的2018
2018年下半年访学回来,9月直接进入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极度不适应当下的学习。每晚回来,就是和我哭诉老师骂他们,吼他们。数学老师说他“笨”。对孩子来说,在外一年英文是有了显著的进步,享受了快乐玩耍的一年。孩子学得快,忘记得也快。所以中文就忘记得差不多了。国外的数学也简单,在外积累的自信和阳光,回来后瞬间被打击到渣渣!
老师会偶尔反馈,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他们班有位学生都坐不住的。那时候不懂啊,以为长大了就好了。而我也没有做到情绪稳定,吼、急躁等等是家常便饭了。
同时,我自己的工作也面临着困境,没有方法去解决孩子的问题。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对不起孩子,一把辛酸泪。
慌慌的不知道咋办?
身心巨累的2019
2019年,上半年孩子的困境还是依然,我们每天都是疲惫在完成学校作业中。一年的打击,本来就不是拔尖的孩子彻底的自卑了。个子又高,最后一排,课堂效果就更差了。
2019年下半年,班主任换了。在一个契机下,和新班主任老师聊了孩子的困境。不求关注,但求不要再负面增长。班主任给了孩子一些正向关注,尤其让孩子担当早读领读之一,这给了孩子渐渐的自信。感恩老师!
我自己单位因有两位退休,老一找我谈话后,在业务不懂得前提下,我一个人代替现在聘岗后3个人的工作量,先后完成了**中期,***结题和“双**”几百页的报告等等事项。本来的初衷是可以帮忙,但不能影响孩子和家庭生活,结果“事与愿违”。
累是必然,身体累心更累。现在回忆起来,二件事是最难以忘记的:1)2019年自己生日那天,发着烧,自己独自奋战在这些报告写作和资料整理上,忙得中午和晚上都没来得及吃饭,扛到晚上8点实在是虚脱了。2)****几百页的报告提前一周提交,结果负责的那个人懒政,突然有一天11:55打电话,高高在上的要我5分钟内把某一部分补上给她。说,12:00网络就关闭。否则,补不上,交不上去就是我的问题,是我连累了***啥啥。我说上面有三位领导,马上12点了,不够5分钟了。即使写出来,领导在,也来不及审阅。中午12点了,各单位都休息呢,下午上班前应该来得及的。………当时那种情况,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气得我浑身发抖,手脚冰凉,心口发闷——人生第一次受这么大的委屈。
人微言轻,死去还要活过来。和领导沟通,过问后。下午这个让我受气的人再次打来电话。这次,她的声音语调终于正常了,时间由5分钟延长到了一天。人何苦相互为难。没人干的活,我从全局出发无偿帮忙,还要受气。后悔啊!
2019年,体检报告比2018年不好的项目整整多了一页。可见,一个“心累”让自己损失了多少,幸运的是由于我的努力和老一的提携,职称是评上了。也算付出有收获吧!也懂得了开心的活着比富贵的活着更有价值。
成长的2020
2020年是成长之年。因为疫情,响应国家的倡导,经历了好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线上教学,第一次线上答辩,第一次线上面试等等。
孩子在疫情期间,网课能够坚持参与,也在成长。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我们去了医院,说是有轻微的多动症,属于注意力缺陷类型的,极度自卑。
不去医院不知道,会有那么多的孩子有多动症,自闭症。花了几千大元,在医院进行感统训练和注意力训练。
由于做生物反馈,了解了各种脑波。在感统和注意力结束后,毅然决然的开始了生物反馈训练。3级-4级到了5级就很难进步了。这里也有阿尔法波的训练,包括冥想和舒缓音乐。
2020年7月后,最终我决定先不管学习,给孩子报了唯一的课外班就是“篮球”,一周三次——开身,从而开脑。
突破的2021年
2020年下半年起,看了多本书,查阅了多篇资料后,了解了一些心理学知识,最终在2021年4月,终于下决心去学习了身心调节训练课程(无暗示催眠),后来又上了证书课。
在自己不断的自我训练下,自己的情绪变得稳定了,也看开了许多事情,辅导孩子作业也不再大声了。
给孩子也训练了,次数比我少。孩子的成绩变化不明显,但情绪稳定多了,注意力也有效提高。最主要的是每天看到的是他开心的笑脸。
2021年下半年,可能是我和孩子共同进步的阶段。我英文写作突破了以往篇数,年初的目标都已实现。关键的是,我和孩子订立的练字一事从11月15日竟然坚持到现在。以往,我自己都不能坚持超过21天,而且现在还在路上。慢慢的孩子的日记也提上了日程。母子共同努力。
对于孩子来说,选上了升旗手(虽然,孩子说是因为他长得帅)。上半年错过的早读,孩子自己又争取回来了。参加了学校篮球早训。和他的同学合作参加了scratch编程比赛,获得了2次奖。当然,这里儿子就是打酱油的,主力是另一位同学。不过,我也知足了,毕竟孩子没有上过这样的兴趣班。靠着买来的一本书,借助互联网自学的。自己自学了一小点python编程知识。后来不知道咋迷上了“建模”。在我和他爸过生日时候,用自己所学送了妈妈虚拟的动感的生日蛋糕,还有一枚蓝宝石戒指;送了爸爸虚拟的鳄鱼表带,动感的手表。是的,孩子的制作很稚嫩,谈不上什么设计感,但爸爸妈妈仍然很感动。
要说课内学习,当然还是被秒成渣渣!过去的伤痛,虽然看不见了,但依然深刻在骨子里。不学习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只能哀叹!哀叹!
现在,接触了心理学生活化课程,双11买了王院长的线上课程,正在一点一点学习。期待着从意识上(认知)和潜意识上都不断更新,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然后再是学习力的提高。慢就是快!自勉!
相信孩子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