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铁路概况

川藏铁路全长1500km,成都雅安段运营,雅安至林芝段线路自既有成雅铁路雅安站引出,向西经雅安、甘孜、昌都、林芝四市州,止于在建拉林铁路林芝站,设计时速200km。新建正线长度1008km,其中四川省境内470km,西藏自治区境内537km。林芝拉萨段400km。


线路图

线路先后跨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等七大江河,穿越二郎山、折多山、高尔寺山、沙鲁里山、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岭、色季拉山等八座高山,线路“跨七江穿八山、六起六伏”。


地势图

线路从四川盆地的边缘的雅安市出发,西行穿越川西高山峡谷区、川西山地区、藏东南横断山高山峡谷区、藏南谷底区到达林芝,雅安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以盆地丘陵地貌形态为主;从雅安至康定,为我国地势第二梯度的四川盆地经雅安过渡到第三梯度的青藏高原,地势急剧隆升抬起,为典型的“V”形高山峡谷地貌;康定之后已走向高原面,总的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卫星图

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构造非常发育,断裂、褶皱密集,以深大活动断裂为主控构造。所经区域密布深大断裂,对线路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龙门山、鲜水河、理塘、甘孜-理塘、巴塘、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八宿、嘉黎、雅鲁藏布江等十余处深大活动断裂。


地质构造

气候条件

川西高原:多为高山峡谷,相对高差较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40℃ ,高山台地冬季最低气温可降至-15℃~-20℃ ,冰雪霜冻时间较长。有的昼夜温差达30℃~35℃ ,年降雨量在600~900mm 之间。

川西

藏东高原区:属高原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多在7℃~10℃之间,最高气温可达30℃,最低气温可降至-20℃~-30℃。降雨量450~1127mm之间,在5月~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90%。


藏东

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新建隧道72座长度约851km,占线路全长约85%,其中10km以上的隧道共35座,长约746km,占隧道总长88%;长度大于20km隧道16座,总长约464kn,占隧道总长约55%,大于30km隧道6座,总长约213km,占隧道总长25%,川藏线具有隧线比高、长大隧道分布密集的特点。


隧道长度分布情况

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海拔超过3000m的隧道共49座,共长约647km,占隧道总长约76%;海拔超过4000m隧道16座,总长223.1km,占隧道总长约26%。

海拔

全线地层岩性十分复杂,主要为砂板岩、千枚岩为主的沉积岩、变质岩;以花岗岩为主的侵入岩;以灰岩为主的可溶岩。软质岩占比53%,硬质岩占比47%。川藏线具有全线软质岩占比高的特点。

沿线活动断裂发育,存在大量构造应力高度集中的地质环境,软质围岩将发生大变形,构造强烈的区域,硬质岩破碎带也可能产生大变形。

地应力总体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35°W~N85°W,主应力与线路方向交角平均值为44°,场区三向主应力值的关系为:SH>Sh>SV,主要以水平应力为主,侧向应力系数1.3~1.8。

川藏线地应力水平环境


根据地应力测试及预测,雅安至林芝段共计39座隧道存在软岩大变形,预测大变形段落长度147km,占隧道长度16%;严重大变形长13km,占隧道长度1.4%。

围岩分级

川藏线具有大变形分布广、严重大变形长度长的特点。


软岩大变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