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诗词,不仅仅迷恋于其含蓄隽永的韵律,还有顺理成章的情感。在三言两语中,体会红尘离别与相聚。诗读多了,也就久病成医,偶尔心血来潮想写两句,绞尽脑汁还是变成东施。
未曾见过古刹,青灯,凭栏倚,浊酒,蒹葭,人如玉。我浪迹在灯红酒绿里,当然写不出“人面桃花相映红”这般优美的诗句,即使有幸目睹落霞与孤鹜齐飞,也忘了驻足停留刹那。
总总觉得诗人应该是孤独的,他们郁郁寡欢不得志却无人与我立黄昏,才无言独上西楼,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他们春风得意马蹄疾但闲敲棋子落灯花,心有千千结,化作相思泪,挥毫记下转瞬即逝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像风一样,翻山越岭随行随止。在一个平常的午后,偷得浮生半日闲,攀上远上寒山极目远眺,看大江东去为云雾,虚无缥缈又西来。山涧流水奏琵琶,无名禽鸟尽和声。穷尽游人之乐,洗涤世俗之心,且听风吟。
诗人应该是浪漫的,黄栌苦竹环绕不忘欣赏音乐,即使穿林打叶也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们不说想你,只写陌上花开,他们不说哀思,只写三千松岗,写庭前枇杷,桥边红药。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劝窈窕淑女不要倾心与诗人,因为他们能用三分感情熬制出十分醉人的酒。
雨打芭蕉任点点滴滴,阶前到天明;明月楼高,酒入愁肠,唯有泪千行。古诗给我们塑造了许多意象,让我产生了睹物伤情的共鸣,我一介书生,才疏学浅,自然不如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我看见春和景明就心旷神怡,把酒临风,看见淫雨霏霏就去国怀乡,满目萧然。
读者不知作者味,盖因本是曲中人。小时候喜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后来酷爱“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渐渐到“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再到如今读到“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就情不知所起,泪眼婆娑。
穿越时间的裂隙,聆听先辈的叹息,我举杯饮尽这红尘为我斟满的风雪,在一片醉意朦胧里,在一张张泛黄的宣纸上,透过微弱的烛光,与古人促膝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