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天,我们把《乌合之众》这本书的核心知识点学完了,我相信这本畅销100年的群体心理学书籍,对你理解身边和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知道如何跟他们相处会有不少的帮助。
今天说一说这本书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从圈外人逆袭成为心理学大师的故事。
他的这个故事不仅是一部普通人的励志奋斗史,也完美展现了群体心理的变化轨迹。
勒庞生于1841年,他的出生地里巴黎很远,在巴黎人看来,勒庞就是个外省人,而外省人很难进入巴黎的学术圈。
开始勒庞在巴黎学医,1866获得了易学博士学位,他也有短暂的学医生的经历,但兴趣更多的是在搞研究上,当时他研究的是人体的体质学,1879年勒庞发表了一篇大脑容量和智力关系的文章,他想证明的是一个人的头如果长得比较大,他就比较聪明,即大头儿子比小头爸爸聪明。
不过巴黎勒学术圈对他的这篇文章嗤之以鼻,一点也不待见他,大学的大门和科学院的大门一直对他紧闭着,勒庞也因此离开巴黎。
不过勒庞可不是黯然失色的离开巴黎学术圈,对他的这种排斥,他心里可是一点也不服气。
他认为当群体不认同你的时候,他们会嘲笑你,打击你、重伤你,这时候你如果被他们带着跑就会相当失落,所以一个人要允许自己不合群,不要老是追求一些平庸群体的认可,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
勒庞应付学术圈排斥的方法,就是主动隔离,他离开巴黎,开始了世界各地的旅行。
他的足迹遍布欧洲、北洲和亚洲一路上他兴致勃勃地研究各个地方,民族性格和体质的不同,一点也没浪费自己的经历。
他在《乌合之众》书中指出,民族性格对群体是有影响的。一个法国人聚集的群体和一个英国人聚集的群体在气质上就会不一样,法国人更看重平等,而英国人看重自由。
勒庞兴趣广泛,什么都想研究一下,他写了一本研究马的手册,因为有一次旅行途中他骑着马上差点被马摔死。
别人要是遇到这种事,可能吓得半死,他呢,却想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于是对马做了一番结结实实的研究,总结了很多怎么做才能让马听话的技巧。
很快,他的这本手册就在骑马的人当中传开了,很多骑手却十分喜欢。
在这段默默耕耘的阶段,他不断的训练自己的写作技巧,他的科普能力变得很强,既能够向记者那样敏锐捕捉社会关注的热点,又能够用直接了当的生动语言,向读者科普热点背后的原因。
对于《乌合之众》这本书,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称赞,“他是用很精致的文字描述了群体的心态。〞
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说了,实地考察和实践对一个人相当重要,所以他后来才提倡年轻人不能整天想着应付考试,要多看看世界,投入实际工作中才会有真实体验。
有个笑话说的是,好几个博士围在一起,讨论一滴水,从高空落下来会不会砸死人?这些搏士有的计算重力,有的计算惯性,有的计算加速度,吵了半天都没有答案,这时一个农民走过他们的身边问了一句,你们没见过下雨吗?然后所有的博士都安静了……
这个笑话说明了一个人要是没有实践经验,也就缺乏判断能力!
经历了被排挤和默默耕耘的阶段,勒庞进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收获了大批的粉丝,比任何一个把它排斥在学术圈外的学者和思想家都受欢迎。
当时巴黎的贵族和精英阶层一人一本《乌合之众》,一时间人人都在谈论他的这本书。
这时候那些原本瞧不起他的学者,终于不得不正视这个局外人了,因为他拥有任何一个思想家都无法匹敌的读者群。
庞大的群众基础,能让那些原来鄙视他的人瞬间改变态度,对他俯首称臣,很快他拿到了巴黎学术圈的入场券,他成为一个有名的午餐沙龙的组织者。同时还担任巴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勒庞的影响力更大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民众表现出来的癫狂,极端无理智,完全印证了他关于群体的思想。
只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真读完《乌合之众》后,深受震撼,坚持要会见勒庞。
英国首相丘吉尔,法国总统戴高乐,也都成为勒庞的忠实粉丝,还有一位国家元首,亚历山大德理在给朋友的信里写到,如果你见到勒庞告诉他,智利共和国总统是他的狂热崇拜者。
至此,勒庞成功完成了他的逆袭,他成为群体心理学实至名归的的奠基人,100多年过去了,只要一提到群体心理学,人们首先就要说的是勒庞。
他的理论即使在今天仍然能够很好的解释许多群体狂热事件,比如疫情期间,大家集体抢双黄连,或者一些老人家为什么会对打着专家名号却毫不科学的健康讲座,深信不疑。
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本书里说过,群体是善变的,他们就像随风飘落的树叶,风吹向哪儿,他们就飘向哪儿。
群体可能原本对一个人十分鄙视,但当这个人取得成功后,他们就会肆意转变态度,完全不理会现在和之前的态度有着天差地别。
所以一个人不被群体接纳不合群的人,靠着自己的努力赢得好名声,就能够得到社会认同!
虽然也有人指责勒庞,说希特勒就是从他的书中学到了下结论,才成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这又怎么能说是勒庞的过错呢?
他反而证明了勒庞的理论说的没错,当然这些质疑的声音也是一种群体的声音,对错与否相信作为已经掌握乌合之众的核心观点的您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乌合之众》这本书,我是读完了,明天有几道测试题,不知能答对多少?期待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