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邀请范仲淹到应天府书院讲学。应天府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它是过去的睢阳学社,范仲淹当年就是在睢阳学社求学,这个地方就是他的母校。范仲淹来到母校后,每天以身作则,特别鼓励他的学生讨论时事。因为其实时事这样一个事情,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比较敏感。
很多时候老师宁可教那些古板的四书五经,教这些看起来安全的知识,也不太愿意给学生谈论这些时事来启发心智,来启发年轻人不同的想法。因为这些言论有可能带来不太好的影响。但是范仲淹他非但不怕,他每天自己也慷慨陈词,带着他的学生们每天头脑风暴,所以应天府书院焕然一新。
应天府书院日后能够成为四大书院之一,我想这跟范仲淹这样的校友,和范仲淹这样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后来范仲淹洋洋洒洒地写下近一万字的谏言书,叫“上执政书”。直接就交给朝廷了。
他建议朝廷能够革除弊政。裁汰冗员,北宋的冗官冗兵实在太多了。他的谏言书就得到当时和他关系很好的王曾的赏识。又在知府晏殊极力的推荐之下,范仲淹后来就在结束了丁忧守孝之后,马上就被调到中央去任职了。应该说晏殊和王曾是对范仲淹有知遇之恩的。
无论是皇帝还是宰相,都看到了范仲淹这个年轻人不错,这个年轻人堪当大用。到了中央的范仲淹,任职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后来出现了反转,也是通过这些事情,让朝中所有官员,包括皇帝,包括天下人,看出了范仲淹身上一个特别重要的品德,叫大公无私。
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继位的时候,比较年轻,朝政都是刘太后刘氏掌握的,这个刘氏全名叫刘娥,她并不是宋仁宗的亲生母亲,她又掌握了朝廷大权,其实这个事情很微妙。即便是宋仁宗的亲生母亲,掌握朝廷大权,在古代叫四个字牝鸡司晨”。母鸡早上起来打鸣,有违自然规律,而且很容易造成像武则天独揽大权后,造成的那样的后果。
这个刘太后,他当时权势大得很。在参加朝廷册封大典的时候,她不是穿着皇太后的服装,而是穿着帝王的服装。她穿着龙袍来参加册封大典。后来就有很多臣子趁势上书以武后古时称帝,暗示她做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女皇帝。还有人给她画画,画武后临朝图,都在暗示劝谏,希望她能称帝。刘太后没有应允。
从这里可以看出,皇太后权势有多大。在她的控制之下,宋朝的整个朝廷,没有人敢对刘太后临朝有什么说法,谁也不敢惹她。但是只有范仲淹,他就在太后权势最滔天的时候上书,恳请太后把皇位让给太子。他的这一做法,让褒举他的晏殊、王曾这两个人都吓坏了。因为北宋的制度规定,一个官员一旦犯事,褒举他的人要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