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音乐常以“正中平和”与“静淡远虚”相提并论,但在实际支配和指导着文人音乐活动的审美意识,归根结底是“静淡远虚”。
虽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道互补思想结构,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定势和人格模式,但文人处于各自不同的时空环境,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及其生活方式也相应而异。
当文人得志入世之时,以辅佐君王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忙的是忧国忧君,讲的是礼乐文章,基本无暇顾及琴棋书画的个体活动。可是在文人仕途失意之际,消极退隐之后,又常引道家思想为安慰,由“使人无欲,心平气定”的琴棋书画,达到修身养心的目的。
因此,这种“静淡远虚”的道家思想直接影响古琴、书画等艺术创作的审美趣味。
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