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外一章—公益之火(2022/10/15)
提前两個鐘頭進海拉爾機埸,靠窗或靠走道座位皆滿,只能被夾在中間。雖然匆草結束旅程,對夕陽餘暉下的大草原仍有一絲眷戀,便隔着一旁小朋友望向舷窗外。
小青年不覺老漢騷擾,説「走了就再也看不到了」,兩人聊了起來。
小朋友姓楊,廣東潮州人,就讀於華中科大智能製造專業,今年大二。不是來旅遊的。
那到海拉爾幹嘛?
支教!小楊開始侃侃而談,滔滔不絕。
她是杉樹公益武漢支會的成員,她們武漢支會應是各支會中最團結、士氣最高,也最有成效的一個分支。在理事長和學姐感召下,小楊利用一週時間,到海拉爾鐵路中學,輔導鐵中的兩個貧困班學生。為趕次日下午返武漢上課,先飛上海中轉。
此次輔導,除教學外,也包括面談、家訪、交流、反饋,最後還要向老師、校長匯報工作進度,分享接觸到的案例,提出心得體會。也因此,小楊看到海拉爾的另一面。
這是個旅遊城市,就業機會不多、薪資水平不高,物價比武漢貴,特困生比預想多。家訪中,工資兩千的母親竭盡所能供應兒子所需,兒子卻無感而惶惑,沒有方向。小楊震驚之餘,利用面談、對話,鼓勵學生自我學習,爭取好成績,考上好大學,來改善家庭狀況。
她自己就是這麼做的。父母是工薪階層,初中以後學習的事只能放手。她很小就知道要靠自己,初高中都是績優生,課外也大量閱讀文學作品,藉此打開眼界,如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黑塞的荒原狼、凡爾納的環遊世界八十天,都是影響深刻的作品。
朱師傅打岔。你知道林海音是台灣人?她居然不知道。雖然林海音多篇作品被選入人民出版社的中學教材,教材中卻沒有作者簡介。
沒關係,朱師傅告訴小楊「我就是台灣人」,請小楊繼續。
小楊談看了環遊世界八十天,好像臥遊寰宇,行萬里路。而黑塞的榮格式心理描寫,才真正帶來心性的成長、成熟。由於朱某沒有讀過荒原狼,小楊簡要的講了故事梗概。
這下想起來了。這個德國作家台灣翻譯成赫曼赫塞,大部分作品由翻譯家沈櫻引介入台,朱某記得讀過其「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散文式小說。在那個電話還不普及的年代,關在軍校裏,天天畸夢幻想收到陌生女子來信,結果卻是既無舊雨也無新知,遑論陌生女子。這本書的內容全忘,但標題誤了朱某四年,一輩子忘不了。
以後,憑專業知識及表達能力(是學校辯論社校隊,經常赴外打比賽),小楊給自己設定的角色,應是設計與製造的橋樑。
至於入團或入黨,支教讓自己教學相長,也能有積分。只是入黨有三年的考核期,目前還是積極分子,積分高些可以進入發展對象階段,最後評比變數仍多。
面對品學兼優、企圖心旺盛的小楊,朱某無所措詞,想到成功不止華山一條路,身邊品學不優而賺大錢的,所在多有,此次巡遊,四老中的馬同學就是其一。趁小楊喝水,朱某略述馬同學故事。
四年大學,馬同學只在大一買了一本微積分教科書,其他時間都在打球(籃球系隊校隊)、打混。大二上學期微分方程期末考後,馬同學與另一混世魔王張同學,攜水果恭立年輕女教授宿舍門外,待老師下課回家,兩人路邊九十度深躹躬。
老師眼生,兩人自我介紹,是化學系學生,學期中忙於為系、為校爭取榮譽沒上課,期末考成績不理想,只希望六十分。
文雅的女老師説不出「滾!」,只叫他們回家。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兩人還在門外。老師叫師丈去打發,馬同學還是同樣的說詞,這門課被當將畢不了業,只要六十分。師丈對死纏爛打的無賴沒辦法,說你們先回去,會讓你們過關的。期末公布成績,兩人60.5。
二十年後,馬同學進軍東莞後街,設廠製鞋。眼見成本高企,又將生產線遷移至柬國,成為柬國女鞋代工大咖。壞學生修正果,也有現成案例。
講馬同學的故事,只在提醒三觀健康的小楊,人生有許多可能性。當時沒想到,馬同學兜一圈也間接和衫樹、支教扯上關係。
返滬後查閱資料,上海衫樹基金會調動更雄厚人脈、金脈資源,承接(台灣)王建煊部長新華愛心基金會的揀珍珠計劃(海拉爾鐵路中學的助學、支教即發韌於揀珍珠計劃)。王部長返台照顧病妻,將新華基金會董事長交給張君達先生,張先生出錢出力,延續王前部長的愛心。
馬同學與張先生的弟弟是髮小,打小在張家出沒,也是張伯伯帶領,馬同學走入鞋業,將打球的專注移轉到女鞋的生產製造,締造了自己的代工王國,迄今與張家仍有方方面面的合作關係。
呼倫貝爾走一遭,朱師傅看到光鮮亮麗,模範大學生小楊深入底層,分享社會的另一面。此其間,兩岸愛心人士為美好家園點亮公益之火,還能扯到巡遊四老身上。世界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