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沈从文和废名先生,对今天想说的这位作家赵树理,我并不想冠以先生的称谓。
不是我不尊重他,恰恰相反,我很尊敬他。
赵树理总是以“文摊文学家”,他也的的确确是农民出身,笔锋所向也是为了农民,他的血肉到他的灵魂,无不属于田野。
在那个时代,他心系农民,为了作出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得懂的文章,他主动学习民谣和民间艺术,投身农村,深刻地了解农民的喜怒哀乐。
他一个人,硬生生走出了著名的“赵树理”方向。
1943年创作的《小二黑结婚》,基本上代表了40年代我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文学的最高峰。
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恶霸金旺、兴旺的为所欲为还有老一辈人物如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封建迷信,这一切的展开在小小的村庄格局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力,呈现了复杂的斗争性。
同时他又是个忠实的党员,也是一位真正投身革命的同志,他身上始终有着战士般坚毅的性格和对革命的热情。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赵树理用手中的笔塑造了很多如小二黑一样的新农民形象,他给自己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赵树理最擅长刻画的,其实是如二诸葛和三仙姑这样的老一辈农民形象。他本着政治上的高度认同,继承五四传统,谨遵毛主席《讲话》原则,硬生生改变了自己的风格。
对一个作者而言,这种改变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是很挣扎痛苦的。
赵树理同志没有,他这一切变化都是悄无声息,水到渠成的。
关于赵树理笔尖下流露出的暴露问题倾向,因为可能锁文的原因,在此不作过多赘述。只能说,他是全心全意来自农民,心向农民,所作的文章,全是以此为前提。
所以我不想冠以先生,一生平平淡淡的赵树理,就是对这个平凡文人的最大尊敬。
他是赵树理,一位农民,一位战士。
他是活生生的赵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