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身口意三业,又讲惑业苦循环。
心中起惑,也就是起了烦恼。心里烦闷,造了意业;念头一起,可能就造了口业;被不好的情绪支配了行为也就造了身业。而所造的业,到未来的某个时候,将以苦的形式再次出现。而又因心中有苦,遂便再次起了惑。如此往复,在苦难中轮回。
佛家讲修心,被称为大医王,并非全无道理。在佛家的背后,是一整套的炼心方法论和自在的法门。
知道了惑业苦的循环,那么只要切断或减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进行,苦难也就超脱了。具体来讲,人总会有烦恼,起了惑怎么办?生气的时候,心绪就乱了,言语不多讲究,行为也会失控。比如说,在驾车路上发生了剐蹭,找不到肇事者,心中烦闷,见谁都像是恶人。言行不加收敛,造的是更多的业。但如果心中能放下,言行多加约束,再到后来对自己的想法也多加审视,自然起惑后再造的业将越来越少。
因为造的业受了苦,却可以选择理解,而不起更多的惑。因为知道这些苦的缘由,自然不会生出天道不公之感。当你选择了平静对待,也就是选择了跳出惑业苦的循环。
如《道德经》第十六章所言,“致虚极,守静笃”,“知常乃明,不知常,凶”。缘起性空,虚是其常,有是其变;静是其常,动是其变。又何必,起惑,造业,受苦?
以前使用网易云音乐,总是喜欢看这样或那样的评论,有很多的故事。那场剧情里的人早已散场,但总会留下不愿离去的演员。因为演戏的地方已经人去楼空,演员再也回不到剧情里。起惑,造业,复而受苦。谈何放下,真正的放下是不应该出现在言语中,甚至不应该出现在想法里。凡所有相皆为虚妄,所谓虚妄并非指不存在,而是指总有一天会不存在。在受苦的时候,能否识得相乃虚妄,继而坦然面对现在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