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难得一段闲暇时光,终于可是坐下来看会儿书。打开书柜,看着一本本整齐摆放的多年来积累的书,心底像涌上一股清泉,许久没有的感觉。满满两书柜的书啊!我抚摸着书脊,目光一本一本的扫过那些熟悉的名字,就像看见多年未见的朋友。
从什么时候起书读得少了呢?好像是从经济上实现了买书自由,就不怎么读书了。
不读书是因为可以自由买书,这似乎不合逻辑,但事实是,或许真有关系,人对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更渴望,也更珍惜。以前没钱买书的时候,站在书店里能看大半天。那时候我家附近有家小书店,每次去都是看到店员眼光不对了才悻悻罢手。那是一种满足中带着一点小遗憾的幸福,有钱买书的人体会不到。
我是个实在人,多数时候不好意思只看不买,每次如果店员眼光允许我看得时间比较长的话,我会权衡一下挑一本最薄最便宜的,这样大家内心都会好受一些。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中也有几分不堪回首的味道。经常看到一本心仪的书但是囊中一文不名,那种渴望、焦灼、徘徊,拿在手里不得不放下的无奈,让现在的我不能不为那时的自己叹息一声,在最渴望读书的时候却不能自由的读,在可以随意买书的时候却不再渴望读书,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悲哀。
我发现一旦结束校园生活,读书就成了一项奢侈的事,这种奢侈不是指购书所要付出的金钱,而是让自己沉下心的自控能力。琐事太多,时间被日常工作和生活切割得七零八落,时间成了碎片,心思也再难平静,长时间集中精力沉浸在一本书里十分困难,更适合看手机,也习惯了看手机。
碎片时间被杂乱的碎片信息占满,不要说读书,看一篇长一点的文章都不耐烦。知道这样不好,时间长了脑子就会习惯被灌输,丧失思考能力。但是意识到问题不等于能解决掉问题,告诫自己应该少看手机,可是没过三分钟又忍不住拿出手机看。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是肯定的,简书的日更已经让我搜肠刮肚,再不用心好好读几本书,只怕等到“面目可憎”,都不好见人了。
虽然不怎么读,我却仍然热衷买书,也许是对买不起书的日子的补偿。现在,我坐在书房里看着从前不敢奢望的几百册藏书,有点小满足,同时也有那么一点内疚,那么,这篇随笔就算是新读书计划的一个开篇,希望能够重新燃起对读书的热爱,同时成为鞭策持之以恒的力量,不求读书万卷,起码把买的这些书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