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鸣宁与众虫同——咏蝉古诗词赏析(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寒鸣宁与众虫同

     ——咏蝉古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秋风时起,天气转凉,秋意渐浓,蝉声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由夏天的高亢嘹亮变得低沉凄清了。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始闻秋风》,用蝉鸣点明时令: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诗的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北宋时期,第一声蝉鸣变成了秋天来临的信息。名相寇准写了一首《新蝉》诗:

寂寂宫槐雨乍晴,

高枝微带夕阳明。

临风忽起悲秋思,

独听新蝉第一声。

在这首诗里,蝉声被用来暗指时序上的秋天,又被诗人当作秋天来临的信息。寂寥悲秋,似乎在这蝉声里又增加了诗人的一点感慨。

与寇准一起吟咏秋蝉的,还有北宋诗人张耒。他在《绀碧》诗中吟到:

绀碧遥空秋意生,

深檐当午署风清。

老翁睡起支颐坐,

初听新蝉第一声。

初秋一天的午后,碧空如洗,不时有些许清风从窗外吹来。诗人吃完午饭,便小憩片刻。一觉醒来,打个哈欠,静坐室内,忽听窗外树上蝉鸣,便顿感秋意来临,于是便随口吟了这首小诗。

在古诗中,由蝉鸣感受秋意的诗句很多,如: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

(东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晋•潘岳《河 阳县作二首)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晋•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南朝诗人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写道:

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

叶迥飞难住,枝残影共空。

声疏饮露后,唱绝断弦中。

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

朔风吹来,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寒蝉心绪不宁地在杨柳枝间噪鸣。落叶簌簌,残枝瑟瑟,蝉影茕茕,在清露中销声匿迹。树林中只有寒冷的秋风在为它唱着挽歌了。诗中勾勒出秋蝉在朔风吹后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暗中讽喻寒士失意不平的情怀。

隋代诗人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中蝉的嘶鸣,让人心惊: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

露下緌恒湿,风高翅转轻。

叶疏飞更迥,秋深响自清。

何言枝里翳,遂入蔡琴声。

在遭到寒风摧折的柳枝上,传来寒蝉的嘶鸣,使人心悸,一种时序变化凉意袭人而触发的惶惶心情被渲染得何其真切。

诗人们为了增强诗的表达效果,经常用蝉声来渲染凄寒的气氛,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感伤的、黯淡的图画。

唐代诗人岑参在《巩北秋兴寄崔明允》中写道:

白露被梧桐,玄蝉尽夜号。

秋风动万里,日暮黄云高。

梧桐树上落满了白露,寒蝉昼夜不停的哀鸣。秋风兴起,吹动万里草木;秋风势大,所以当它吹过去时,远近的草木都在摇动。日暮以后,野外寂静,显得空旷,所以黄云也仿佛特别高。诗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旷野日暮风急的秋景。

再看唐代诗人黄韬的《秋晚山居》:

爽气遍搜空,难堪倚望中。

孤烟愁落日,高树病西风。

山寂樵声出,露凉蝉思穷。

此时尘外事,幽默几人同。

诗中把蝉放到孤烟、高树、寂山、西风、凉露之中,共同组成悲秋的群体意象。在万物凄冷的环境里,衬以樵声和蝉鸣,蝉的“思穷”与人的“幽默”(寂静无声)相照应,用一“愁”一“病”点睛,面对满目萧然,倚望中的人之“难堪”,就不言而喻了。

唐代诗人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借蝉声渲染悲凉气氛: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远上人是诗人对一位名叫远的僧人的尊称。以诗相寄,主要还是借此诉说自己的贫愁。求仕不成,不得已才想要去田园归隐,但又为着无经营三径之资发愁。

首联诉说自己隐居的愿望和无力隐居的苦衷;颔联写自己北上求仕的违背心愿,羡慕跳出尘世的远上人;颈联写困居长安的境况,雄心壮志逐年衰减;尾联描写黄昏、秋风、鸣蝉,一派萧瑟景象,突出了客中的抑郁心情。全诗反映了诗人当时困苦的境地和对仕途的失望,寄赠是表,抒发不遇之感是实。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句中的“凉风”“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凄凉景象,恰好扣住题目的“感秋”。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上诗人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怎能不“益悲”呢?

唐代诗人姚合的《闻蝉寄贾岛》,用秋蝉的苦吟感叹身世: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禅客心应乱,愁人耳愿聋。

雨晴烟树里,日晚古城中。

远思应难尽,谁当与我同。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落发为僧。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仕途不顺,经历颇多艰难。作诗以苦吟闻世。姚合与贾岛是好友,秋来听到蝉在秋风中低沉哀鸣,时断时续,苦况日甚,想到身处困境中的朋友,不由得发出了真诚的关切之声。“远思应难尽,谁当与我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唐代诗人徐夤《蝉》诗云:

寒鸣宁与众虫同,

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

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

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

计居何处转飞蓬。

这首咏蝉诗,一开篇就从声和形两个方面写出了蝉与众虫的区别,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天,它的鸣叫更是凄切,但它仍然显出高雅的风度。颔联用对比的手法,又从声和形两个方面写寒蝉的今昔变化,娇美的身姿而今已成蝉蜕,高扬的歌声已成悲鸣,寄寓了诗人的沧桑之感。颈联写在寒蝉的悲鸣里自然景物的变化,朝催寒花开,暮促枯叶落,怎不让人感慨万千呢?于是很自然地过渡到尾联,尾联是点睛之笔,可以说前面的所有描写和叙述都是这两句做铺垫。听到蝉的寒吟,见到蝉的蜕化,感触最深的就是“赋客”(作者)。触景生情,诗人联系到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遭遇,顿生惊悸,以往不堪回首,前程更是黯淡。

宋代诗人刘克庄《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其七)写道:

空留藓石仆斜阳,不见奇章与赞皇。

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战国时,雍门子周引琴而鼓于孟尝君,言纵横之事,纵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均必报雠于薛(孟尝君的封地)。令孟尝君闻之悲泪盈眶而曰:“先生之鼓琴,令文(孟尝君)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后因以“雍门琴”指哀伤的曲调。这里诗人将“雍门琴”声与蝉声并提,用楚秦均必报仇于薛的不祥预见来预见自己仕途坎坷的黯淡前程;用孟尝君闻琴而生“破国亡邑”之感来衬托闻蝉而产生的凄凉心境,让人顿生寒意。

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 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 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词的首句“寒蝉凄切”,把“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离情别绪氛围渲染得浓郁凄切。

当然,诗人所处的环境及心态不同,听到蝉鸣的心情也不相同。

唐代宰相上官仪的《入朝洛堤步月》,借蝉鸣表现愉悅情态: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唐初,百官上早朝没有待漏院可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候。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城门外是天津桥。唐代宫禁森严,天津桥入夜锁闭,断绝交通,到天明才开锁放行。因此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宫,宰相也须如此。不过宰相毕竟是百官之首,虽然一例等候洛堤,但气派自非他官可比。

诗的前二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写驱马洛堤,以一个“历”字,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镇定自若的风度。后两句描写了诗人等待上朝的环境,写了飞翔的喜鹊、黎明前的山月、鸣蝉和秋风等景物。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见出天下之太平,诗人的欢愉之感不言而喻;又流露着自己执政治世的气魄。

此外,唐朝诗人雍陶的“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清代诗人朱受新的“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咏蝉》),也都是借蝉抒怀的佳句,句中各有比兴寄托。南朝诗人张正见的“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赋得秋蝉和柳应衡阳王教诗》)、唐朝诗人徐夤的“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初秋行圃》),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机趣。

在诗人笔下,蝉还具有多种文化涵义。“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抒发的是隐士情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渲染的是轻快心情等。

总之,普通的昆虫——蝉,经过文人的“以我观物”,着上了“我之颜色”,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了人们抒发感情的载体。品读不同意象的咏蝉诗词,恐怕多情的人们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化身,而产生无尽的感慨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鸣蝉居高多远韵 ——咏蝉古诗词赏析(上) 王传学 蝉,雅名蜩,俗称“知了”,在夏、秋季鸣叫,声音响亮,吸树汁为食。...
    王传学阅读 2,711评论 6 11
  • 小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就会跟他一起玩,今天玩,明天玩,还约定长大也要一起玩,因为我喜欢他啊。 年轻莽...
  • 远路长长,步子沉沉,不知要走多久,才能走向未来。想用月光丈量我的脚步,把轻柔贯穿我的路程;想用流水冲刷我的...
    冰夫阅读 118评论 0 0
  • 今天(2017年3月31日)在近代史课堂上看完了这本小说。 本以为结局会很震撼,但最后带给我的只有平淡...
    lhhan阅读 2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