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没错,大学是我们步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屏障,大学,其实是每个人的象牙塔,人一旦走进这个象牙塔,然后再走出去,你会发现这其中和最后的差异太大了。它能将一个人送进天堂,也可以使一个人跌入低谷;而这绝大多数取决于你自己,而且,隐隐约约,跟你的性格及家庭影响有关系。这些个因素,导致了你在大学里行为的变化。
2,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大学生不能一味地以通过考试为最终目的,也不是挂着大学牌面的培训所。有这样两个有趣的案例,一名通过雅思托福的大学本科生在国外交流时竟然出现无言以对的窘境而另一名仅仅通过四级六级考试的大学生便可在国际航班上工作的游刃有余。这令人惊奇的反差着实得令我们这些大学生好好深思了。反省反省自己是不是被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所迷惑,是不是忘却了自己的初衷。在此之后就应该好好振奋精神,规划自己的理想与人生。
3, 在知识的高原不分文理
曾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数学大家苏步青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无独有偶,
身为经济学专业的周有光老先生因为对中国汉字的兴趣毅然决然的从经济学专业半路出家转而研究文学,以自己一套独特的对中国汉字的理解与钻研从而成为汉语拼音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