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最高级的聪明的人,凡事都会提前做准备

那些最高级的聪明的人,凡事都会提前做准备

《礼记·中庸》中有句古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任何事,提前做准备,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说话前做好准备,便能思路清晰妙语连珠做事前做好准备,便能有条不紊游刃有余;出行前做好准备,便能规避意外出行顺利。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世上从来不缺优秀的人,优秀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复一日提前下足功夫蜕变而来的。不怕你不优秀,怕的是你根本不懂得提起准备。

未雨绸缪,遇事方从容。《菜根谭》中有云:“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 。

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忙碌时,不要忘了抽出时间,对事物做一规划;喧嚣中,不要忘了保持冷静,对事物预先有个主张。不然,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便会自乱阵脚,狼狈不堪。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懂得未雨绸缪,都可以让自己更加从容。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至黄州,俸禄也随之降低。看着一家老小,苏轼决定提前做准备,

对钱财进行规划,他先规定好一个月的生活费,然后分成三十份,再挂到屋梁上,每天清早,挑下一份,作为当天的开支。

如果当天没有用完,便用来招待客人。如此规划,苏轼手里的钱便可以持续一年多。

苏轼没有坐等山穷水尽,在朋友的帮助下,同时还向衙门申请了一块地种粮食,

开启了开源模式。虽然苏轼没有种过田,但依然迎来了大丰收—粮食近20石。

自此,苏轼才不再担心家人的温饱问题,也开始从容生活,静心思考人生。在这段时间里,苏轼感悟极深。心境从“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飞不起”的悲伤无奈,变成了”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最终成为让后人羡慕的豁达乐观的“东坡居士”。

懂得未雨绸缪的人,会因事情可能出现的坏处而做准备,努力取得好结果。如此,方能遇事不慌,从容不迫。如《朱子家训》中所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凡事提前做准备,才能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

战国时期齐国田氏王族中的田单便是这样一个人。当时,燕国攻破齐国,齐国都城里的很多人纷纷逃跑,田单也不例外。不过只有田单提前为逃亡做了准备,他命人把车轴两端突出的部分全部锯下来,再按上铁箍。在逃亡的路上,为了让自己更快逃走,很多马车因为抢道引起多次碰撞,导致车轴纷纷断裂,无法继续行走,最终被燕国军队俘虏。

而田单因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族人们逃过了这一劫。墨家学派“鼻祖”墨翟说:“心无备虑,不能够应卒。”凡事提前做准备,

未雨绸缪,才能在遇到事情时,运筹帷幄,从容应对。

居安思危,路途方平坦。

有一则这样的寓言故事:狐狸看到狼在地上磨牙,便对狼说:“天气这么好,快来和我们一起玩吧!”狼没有理会,继续磨牙,渐渐地,牙齿变得又尖又利。

狐狸不理解没有任何危险的狼为什么要这么辛勤地磨牙。狼说:“现在是没有危险,但当猎人或老虎追我的时候,还有机会磨牙吗?”是呀,提前做好准备,才不怕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书·说命中》亦曰:“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一个懂得居安思危的人,必然是目光长远的人,看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并提前做好准备。这样的人,命运之途往往更为平坦。正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从今天起,未雨绸缪,凡事先做准备,让人生之路,皆坦途。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