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了什么,总要找点理由。设若这理由不充分的话,那无疑是借口。
我没有时间读书。这句话是不是借口呢?这句话让我想起孙权: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读书好啊!关键得好读书。不对,是有没有时间读书。可是,又有句鲁迅先生的话拿来反驳: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可是,时间都去哪儿了呢?为什么倏忽一日过,却没有完成自己一定要抓住时间做点什么的心愿呢?爱因斯坦说过:业余时间如何度过,决定每个人的未来。人和人的差异最终在于业余时间如何利用。知道这些名言有什么用?!自嗟自叹有什么用?关键并没有抓住时间去做什么呀?
今日反思: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早上:起床,撰文一篇,完成了每日一篇文章任务。好歹要求低:有即可,不拘数字,不拘质量,滥竽也可充数。然后洗漱吃饭,厕上翻看了两页文字:猿猴为什么没有变成人?当然,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们猿猴为什么没有变成人,而是以书信体问答这种形式,来告诉我们一些同样是高等动物的猿猴们的一些知识。到了学校没有到七点,就在操场散步一圈。早读上课,教了苏轼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补充了一首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将苏轼的豪情和柔情展示出来。好了,一个早自习结束。
上午呢,第一节没课。本来是要备课的,结果接了一个电话,匆忙出去干了一件以为是助人为乐的好事呢,谁知道是比昨天捅下水道还要蠢的蠢事儿。蠢事就不记录在案了,铭记于心:下次万不可无原则的心善,多事,不可自作主张。然后两节课,第四节课好歹呆了十五分钟才回家?那么,这十五分钟做了什么呢?现在只能大概差不多或许……算了,还是承认:什么事也没干成。因为,没有完成什么任务。
中午呢?吃了一顿饭,吃饭的时候看了《机器人总动员》,还没看完。对机器人瓦力一直牵挂着想要牵机器人伊娃的手,有所触动,机器人也有情感的需求。然后午睡。午睡是必须的,没有午睡,下午就要头疼。
时间很快到了下午,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看午看班,带着学生静静地读书《培根随笔》,完成阅读任务。感觉很多孩子,还是愿意看书的,带着他们读好书,读成本的书。是的,这本书是有些枯燥,有些深奥,但是,只要是有点收获,跳读也好,浏览也罢,精读一部分即可,只要有一点收获,也是好的。好了,写到这儿,心里多少高兴点儿:完成了既定目标的两项了。
然后就是教研活动。我硬着头皮干的事。史老师原来干得非常好,有条有理,安排合理,总结到位去年向她学习了不少东西。可是,她不幸生了病,我就不幸接了任。我骨子里有点陶渊明的东西,懒散,连读书都是陶渊明式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不过是愉目,愚心,没有系统,不求进步,但求有点书看看,不叫一日不读书,以防面目可憎罢了。我很想让年轻人多锻炼锻炼,真的,自己年轻时有王老师领着、逼着,才有了点小进步,终没有大成就,还是因为自己太懒惰。现在感觉韶华逝去,再也抓不住了,所以就希望他们能趁年轻,不叫自己将来遗憾。但是,想法是好的,未必有效果。还要更为精心组织才不会“说了不一定做”。
然后回到办公室,显示把教学计划补完,然后,统计校服数量和尺码,学生去上体育课了,我就坐那猜,大概是什么号,也能八九不离十;再统计校讯通名单和号码,再查看留守儿童信息。真想唱一句:哇呀呀!烦死了!忙活了一下午,什么也没干完!人去屋空我还没有回家。又到教室看看学生扫地。然后才姗姗归去。朋友急买衣服,明天走场,拉我逛街,女人啊,每次换季都没有衣服,不知道去年是怎么过来的。就是有件衣服,也有找不到的,譬如我:去年那件风衣呢?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翻箱倒柜也没找到它。所以,还是有条理地摆放东西更省时间。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很明显:没条理,急慌慌,慌得
东一头,西一头,不知道慌得啥。直到晚上睡觉,才发现:留守儿童表格没填完,校讯通没做完,教案讨论没抄完,教案统计没做完,给小朋友读的故事没完成,王君的书没看。好歹,明天的课备完了!
唉,一声叹息,一地鸡毛。无丝竹之乱耳,有案牍之劳形。此刻,滴答,滴答,窗儿上滴滴答答,又是雾蒙蒙细雨霏霏,愁云惨淡万里凝。
秋雨绵绵,可不愁煞人?秋天已到,冬天还会远吗?一年的年轮,又快画圆了一圈……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只感觉我被时间撞了一下腰,它跑了,我,弯下了腰。不为捡拾岁月的贝壳,只为掩饰岁月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