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by毕加索
导语
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毕加索作品展正在北京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103件毕加索的艺术作品,从巴黎国立毕加索美术馆漂洋过海而来。 巴勃罗·毕加索的一生,作品将近37000件。如果从他8岁开始算起,直至去世,这83年间他每天至少要创作1到2件艺术品。 白月博物课程之毕加索2019年8月24日在UCCA如期相约~“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长大之后仍然是个艺术家。”
by毕加索
Part 1
毕加索是和平鸽之父
1940年,希特勒攻占法国,滞留巴黎的毕加索正为此心情低落时,有人敲门,只见邻居老人手捧满是鲜血的鸽子,含泪对毕加索说:“毕加索先生,求您画一只鸽子给我,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可怜孙子。”老人语带哽咽地请求。 毕加索内心悲愤,一边安慰老人,一边提笔就画出一只飞翔的鸽子,成为日后《和平鸽》的雏形。
1950年,他又为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画了《飞着的鸽子》。当时,智利著名的诗人聂鲁达,把这只希望之鸽叫做《和平鸽》,从此,鸽子才正式被世人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Part 2
毕加索与孩子
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 而其晚年的艺术创作,则回归到孩子般的创作方式。 1972年,在毕加索去世前一年,他将自己画作头戴草帽的年轻画家,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那顶草帽,是他对梵高雷诺阿的另类致敬。《年轻的画家》1972年
Part 3
孩子与毕加索
在儿童美术教育里,3到9岁的孩子被称为“大师期”,小孩子会极度渴望认识周围的世界,这里的“认识”,不只是成年人的知识层面的认识,更重要的,他们开始感受周围的世界,并且不受经验、知识、他人的影响,而独特的感受,是艺术得以生发的基础。 儿童画不是现实世界的复制品,就像很多艺术大师的理论那样,我们不能看到什么画什么,精确的描绘不等于艺术。 孩子不仅能够不受物体表象的干扰,而且能够把它的“内在需要”表现出来,以一种有感染力的、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艺术家们的毕生追求,就是能像个孩子那样抓住事物的本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人会丧失儿童阶段的独特观察。想要再次获得这种天真的能力,大概只能像大师一样,超越技巧限制、现实诱惑,回归本心,才能得到。 来看看雯珺老师引导下孩子创作的毕加索风格画像!
平均年龄6岁!
艺术就是珍惜努力保存那份纯粹与天真~
/博物课程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