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调配作为一个工作任务以安排机位为主体的部门,机场的RMS机位系统既是我们“武器”,也是我们的“战场”。
所有由北京进出港的国航航班位置都由资源调配先行排布,经由RMS系统发送后,传输至下游各个系统公之于众。
国航在首都机场每天执行的航班数目700架次左右,平均每小时约30架次,大致每两分钟就有一班飞机起飞或降落。相比晚间,白天的航班更加密集,航班起落也更为频繁。
7月13日临近中午12点,正是航班量密集的时段,资源“赖以为生”的机位系统却突然宕机,无法登录。这意味我们被迫丢失了手中的“武器”,而“战场”也正在崩坏状态中。原本应于整点发布未来1-2小时进港,3-4小时出港的航班无法发布机位,导致旅服、清洁、行李、中转、站坪、拖车等相关部门无法开展下一步工作;也让即将落地但前飞未走的个别飞机的机位调整难度加大。
以目前首都机场机位资源使用饱和度而言,为了最优利用机位资源,尽可能提升国航旅客的乘机体验,资源调配对机位的安排可谓“戴着镣铐跳舞”。别说此时系统异常,正常情况下调整任一航班机位,也会牵连周边一片航班的机位做出调整,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然事态回归正轨最直接的方式是让RMS系统再次有效运转,但突然崩坏的系统一时难以恢复。面对此情,资源调配的杜某一方面及时报告信息部,希望后台技术人员尽快支援;一方面通报各个单位,让大家了解急情,增强相互理解与协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与摩擦。
十分钟过去了,系统还无法启动。气氛悄然紧张起来,一种“这不是短时急情”的预感愈发强烈。电话铃骤然响起,一班载有要客的航班提前一个多小时降落,接机工作人员想核实机位。
如果说机位系统是我们了解飞机排布的耳目,此时我们就是盲的。数百班航班临近机位发布,现在想要确认其中一班的位置,大脑一片空白。亏得资深调配员杜师父此前一直关注要客航班才得以准确说出机位,并通过电话口头报与机场和塔台。
紧接着塔台告知有航班未走,后续航班需调整入位。正常情况下,机位系统可以看到前飞航班离地的时间标志,辅助摄像头,可确认机位是否为空。然后屋漏偏逢连阴雨,好几个摄像头因故无法使用,这让调整机位难度增加。
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时间一分一秒从容而过,但在紧张的神经下我们却仿佛度秒如年。电话声此起彼伏,各个单位都在催发机位。机场值班领导、信息技术人员纷纷赶到指挥大厅群策群力,资源值班领导也实时将情况反馈给公司和上级领导。而资源调配员们则以“原始”方式发布机位:塔台报告一班需要位置的航班,资源通过摄像头核实一个空机位,确认好机型与机位相符,就将机位信息报给机场TAMCC,再由他们将信息手动输入备用系统,自此算是发布成功。不知不觉机位安排写满几页A4纸,方法虽然不便,至少应一时之急。
直到14:17RMS系统才得以重新登录,然而因系统不稳频繁掉线,又过去40多分钟,系统才趋于稳定,一波急情告一段落。接下来是确认已入位航班并调整后续及周边航班机位。工作量虽增加了,但是每个人都轻呼一口气,“偏离航线”200多分钟后,工作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