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
这个思维模式,严格地说起来,是属于“系统1”,基于模糊,大概,被简化的。我曾经对小马过河”这个童话进行了思考。小马过河,告诉我们,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自己体会到的,才是最真实的。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我竟然发现,小马选择不尝试,其实反而是最优解。因为不尝试,最多失去了获得新体验的机会;而尝试,就有50%的可能死亡!代价是无穷大。除非,小马这么计算——河水刚刚没过老牛的脚踝,那么河水深就是老牛脚底到脚踝的距离,这个距离小于我的身高,从这个客观角度,我是百分百安全。
小马的思维,和书里面同学提问:“老师,这个真的有效吗?”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系统1,对于有可能没有收获的事情,本能地有排斥。这其实并不是坏事,从小马过河的分析角度,我们发现系统1的就是一种防风险的简化机制,对我们起到了保护作用。可是这里有一个漏洞,就是我们对风险错误评估——把风险放大了。还有,就是收益问题,收益,和我们的投入相关。很多时候,我们不投入,就没有好结果;而投入,可能会有更好的成果,而且成果高低,和投入成正相关。可一旦我们泄气,我们就根本不会投入,所以我们有时候只能催眠自己,我能成,我能成!用这个来避免系统1带来的“防风险机制”。
说了这么多,看似跑题了。但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一些从系统1出来的念头,可以说八成都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然而,却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想要更加明智,或许笑来老师说的对,需要有强大的元认知能力。而《和时间做朋友》,本身就是笑来老师如何针对各种念头进行推理的过程,就是演绎元认知的过程。我想,我抓的“元认知力”,算是抓到了一个核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