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是一位9岁女孩的妈妈,一位别人眼中的贤妻良母,一位父母眼里的乖乖女,一位单位里忍劳忍怨的好员工,一位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社会良民,唯独没有耐心去陪伴孩子,更不懂孩子。我时常在寻找被别人看见、认同、认可的感觉,这样内心才安宁,也觉得做好自己并不难。
以往的我,根本不懂得自己的感受,也不懂得如何把感受表达出来,不知道隐藏自己的感受是不健康的(而且是压力很大的),更不懂得如何消化自己的情绪,甚至陪伴自己(内在小孩)。脑袋里装满了所有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它们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是困惑,犹如在一个黑胡同里找不到出口了。上过几次“父母课堂”,明白跟孩子说话要注意方式,用老师讲的方法生搬硬套,一眼就被孩子识破,“妈妈,你好假呀。”是的,不是发自内心的。
参加过读书会、工作访,学习了分清界限,我的事、你的事、老天的事;学习了向内看,捕捉自己的感受,给自己安静的空间,然后向对方表达所见所闻与感受,才不至于有情绪上升;学习了向外看,倾听对方的感受,了解行为、语言背后的原因,理解对方,或猜测对方情绪后面可能的原由与感受。给自己储存更多的能量,用于面对当下需处理的事务,不被情绪牵着走。其实情绪的背后更多的是无能与缺少智慧。
自九月起,我参加了“第三届生命志工”,学习并坚持每天15至30分钟“自我安静、聆听”。虽然还没找到跟内在小孩陪伴的感觉,但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与自己当时的感受,时常也有新的感悟,内心莫名会升起那份安定与幸运感。信仰这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自己感受到扛不住时,自然就遇到了生命成长伙伴,陪伴前行。祝福自己可以自然、轻松地生活,从容、淡定地处理突如其来的事情,未来不可预知,只愿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