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韩红,你太疯狂了......
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0BK7gQ9_34nn7V4_13YUyg
文章来源:十点读书
选题分析:人物稿,而且是和武汉疫情相关的热点人物稿,不过即便没有这次疫情,韩红本身也是自带流量的。明星人物在武汉疫情期间的疯狂慈善行为,这个选题实在是太优秀了,三个流量爆发点分别是明星、肺炎疫情、红十字会被吐槽这种局面下的疯狂慈善行为,在吸引关注点上几乎是碾压式。
标题分析:热点词汇是韩红,“疯狂”一词是情绪表达,非常有煽动力。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介绍人物行为背景,即疫情下的百态众生,引出韩红。
第二部分,对比论证韩红基金会的高效,亮点是本部分最后一句(而韩红本人因为疯狂连轴转,已经病倒了)。
第三部分,解析韩红疯狂背后的原因,坎坷的身世,善良的心地,成名作也与爱心有关,讲述了《天亮了》创作背景下的孤儿被韩红收养之事。
第四部分,在奶奶的影响下,这些年韩红的疯狂慈善行为。她的疯狂体现在两点,一个是她不仅捐钱,还带着人带着物资,奔跑在路上,另外一个是面对慈善途中的凶险,她态度凛然。
第五部分,“韩红听了想打人”表情包的梗,组织百人援青活动,结论是:我用我的良心一点一点摸爬滚打。
第六部分,韩红是如何面对慈善“潜规则”的。
第七部分,韩红的硬核军人本色。
结尾部分从韩红写开,升华主题,不再局限于对韩红一个人的歌颂,而是对全国各地目前正在为疫情奔走的每一个人,用基辛格的名言和《南方周末》的金句结束了全文。
内容转发点分析:
开篇即点明了疫情下众多人物或者机构的消极行为,烘托式的引出韩红,如此一来,韩红一出场就自带英雄光芒,彷佛万般萧条中的一抹强有力生机,让人对下文充满了期待,紧接着就对比湖北红十字会的低效,论述了韩红基金会在此次疫情下的高效慈善行为,起到了让人惊叹“哇,确实是疫情下的一位英雄”这样的效果,接下去荡开一笔转而分析韩红疯狂慈善行为背后的原因,这很符合逻辑,而且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这么极致的疯狂行为,到底是为什么呢?韩红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解析完这个疑惑之后,又回到她近些年的持续慈善行为,读者就明白了:哦哦哦,你看她不是想蹭武汉疫情这波热点给自己宣传,她是真的在做慈善,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做。再往下走,作者制造了一个转折:她不只这次为武汉慈善,她这么多年一直坚持慈善,坚持不容易,在有巨大困难中坚持更不容易,她遇到了“慈善潜规则”的困难,但是依然没有被打倒,最后,分析为什么她这么多年没有被打倒,那是因为她的硬核军人本色,因为她内心里的“必须像个军人一样的坚强着!永远都是那个笑呵呵的空军士兵!”这份信念!文章结尾部分更是从韩红个人升华到了这样一群人,以《南方周末》的寄语来结尾,为本文再一次注入了正能量和大流量!
对我写作的启示:
这篇文章的逻辑真的是精妙,层层推进。从背景引出韩红个人,从她单点的武汉慈善疯狂行为到剖析背后成长环境原因,再到呈现她持续的慈善行为,再到如何在困难中坚持,她的信念是什么,最后升华为以她为代表的这样一群勇敢善良的人,逻辑上有条不紊的马不停蹄,让人一口气读完,心里全是力量!
好的人物稿子,最终要给人正能量,光靠堆积素材,是不会给人强烈震撼进而很好输送正能量的。
其次,先一定要有文章的框架逻辑,然后再去解决素材的问题,不要觉得手头缺乏素材,就写不好文章,文章逻辑框架是我们搜寻素材的引航灯,只要框架好,不要愁找不到素材。
素材积累:
韩红说: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中国灾难这么多,地震、洪水等等,你没有办法袖手旁观。
国难当头,毁家纾难,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南方周末》: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在不停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