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7章)

用全身心倾听

全身心倾听 :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一、 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1. 不要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让他人充分的进行表达。急于采取行动将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人的状况。

2. 分析妨碍倾听,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我们是在诊断人,而非倾听。

3. 倾听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存在区别。

4. 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行为:

- 建议:我想你应该……

- 比较:这选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很努力了。

- 回忆:这让我想起……

- 否定:高兴一点,别那么难过。

-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 询问: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开始的?

-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二、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不论别人以何种方式来表达信息,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三、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

1. 反馈的作用

- 如果我们已准确领会了他人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

- 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人有机会来纠正我们

- 这样做还有助于他人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2. 反馈的方式

(1)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做出必要的补充。

* 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种:

- 他人的观察:上周三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儿吗?

- 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 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2)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

例: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

(3)对于期待得到我们反馈的人,简单回答可能是不充分的,人们也许希望我们说得具体些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如果我们自己是说话的那个人,我们不妨清楚地表明我们是否期待反馈

(4)在给他人反馈时,使用正确的语气

语气中一定不能暗含批评或嘲讽,也不能过于肯定。一旦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在下结论,他们一般不会产生反感。

四、当人们误解我们的意图时,继续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指责有时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收到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一旦我们将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成是来自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会感到幸福。

五、避免机械的运用非暴力沟通而忘记其目的

六、保持关注

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们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1. 保持关注的原因

如果过早地提及他人的请求,我们也许就无法传达我们的关心;甚至还会被看作是应付。而且,谈话刚开始时,人们所表达的感受往往是冰山一角,有许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表达。倾听将为他们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如果急于了解他们的请求或表达自己,就会妨碍这个过程。

2. 如何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已经充分表达

(1)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此时,我们也会感到放松。

(2)另一个更为明显的标志是,他停止了谈话。

(3)如果无法判定对方是否还有话要说,明确地问:“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

七、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时,应该怎么做

1.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

2. 大声地提出请求

直接表达我们的痛苦,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中,有时他也能意识到我们的需要。

3. 换一个环境

若对方正处于激烈的情绪中而无法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则换一个环境,调整状态,等平静下来,再回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