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朋友们谈信仰,各持己见,我都很理解。因为我对信仰的理解,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最初说信仰,是学生时代。作为一个好学生,正直,积极向上,学习好,讲文明,讲道德,学好政治课,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就是自己的信仰了吧。其实,信仰到底是什么,真的不知道,因为接触到的,只有书本灌进去的东西。
后来听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从而没有信仰的民族。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没有敬畏心。所以为了物质利益不择手段,为所欲为,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信仰缺失。是这样吗?
我想不是没有信仰,而是看信仰的是什么。
有人说,基督教是宣扬“爱”的宗教,用爱和奉献的精神作为信仰。佛家的核心是“空”,是“放下”。道家更高一筹,是“道法自然”是“无为”。作为信仰,其实这都是简单却又非常高的境界,需要持续地修行。
我觉得信仰说的更落地一些,就是每个人信奉的价值观。有人物质至上,有人唯精神独尊。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
价值观来源于什么呢?我觉得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需要。好吧,又回归到自己身上了。而我们的内在,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真正的信仰,不应该来自于外在,而是来自于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本性。
本性是什么?是空性。是灵性。是喜悦。是平和。是爱。这是超越宗教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本自具足的本性,就是我们内在的神。一旦我们跟随自己内在的声音,与我们的内在链接,我们就成为了信仰本身。
走向自己的内在,这是生命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接纳,悲悯,空,放下,爱,尊重……这些都会是我们的信仰。
最大的信仰,是信仰我们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