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家长养育孩子,还是孩子长大后赡养家长,我认为最重要的都离不开“陪伴”这个字眼儿。
现在,“陪伴”这个词儿对有些群体来讲,确是奢侈。在他们心中,陪伴反成了无法企及的梦想。因此,有多少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的缺失陪伴,形成了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甚至遭遇了一生无法言说的痛与伤害!
也有些老人终其一生,将儿女培养成出国在外,或者遥远天边的优秀高端人才,终年不回来面见父母一次。父母当年节衣缩食、尽心竭力把自己培养成所谓的“成功者”后,他们却白发苍苍,身体一天天年迈不便。直至死亡,也没能见到儿女几面,带着遗憾离世!
作为老人,他们最需要的是儿女的身边陪伴,而空间的距离,所谓的“繁忙”占据了儿女的时间,哪有陪伴父母的奢侈机会?
有时甭说陪伴身边了,就连一周一个电话能保证打给父母,也算不错的了。
为这些父母的远离,带给儿女陪伴的缺失而心疼这些孩子们,也为这些所谓优秀的人们的父母孤零零而心冷。
一把辛酸泪,
将儿培养大。
期望儿女归,
转眼白苍苍。
父母们,请在该陪伴儿女的年龄,多一点陪伴的温馨,少一点儿撕心裂肺的分离。
儿女们,当父母还在,能多相聚一次就多相聚一次,相伴一天,父母也就少了一天,我们的陪伴也就少了一天,少了一个孝顺的机会。
别在该孝顺父母、陪伴他们的时候选择冷漠无情,选择远离。不要感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凉与心酸和遗憾!
当然,也有子女陪伴父母的温馨感人场景。
6.20日,河北,一个70多岁的儿子因为母亲想吃雪糕,到超市买雪糕忘记带钱而转身从家拿钱还给超市老板,超市老板免费赠与90岁高龄老人雪糕。这一幕尤其令人感触不已。撇开超市老板的“善良”不讲,这就是儿子的用心“陪伴”,这就是孝心,虽然一件不起眼的生活琐事,也照样能够折射出这个已经90岁高龄老人的幸福晚年生活状态。
不得不说,这个老人是幸运的,因为身边有宠她如孩子似的、已经70多岁的儿子在陪伴着她!
看到这一副温馨有加的画面,凡是为人父母者谁人不感动?为人子女者,谁人又不动容?
“爱”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又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地都能做到的模样。因为老人所求真的不多,仅仅一个雪糕而已。
被分离的孩子要求也不多,仅仅是多陪伴一会儿罢了。
我想说,这个儿子也是幸运的,因为他还有机会陪伴自己的老母,母亲在,他就不是孤儿,他就还有家。所以,在我们父母健在时,赶紧多多陪伴他们吧!别等到来不及时再追悔,又有何用?
其实,想一想,父母子女一场,也是缘分。究竟是子女成全了父母,还是父母成全了子女?谁也说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红尘一场相遇,其实是互相成全,是亲爱的子女成全了我们当父母的美好梦想,不要说子女怎么怎么不成器,是因为你没能够选择用心陪伴,没能够以身作则,才让子女没有按照你想要的样子生长,才没有变成你想要的模样。
红尘中作伴,作为子女,在埋怨父母不够优秀,不能如别人的父母这么棒时,我们都要遭受良心的剥蚀。
作为子女,父母给了我们肉身,流淌着他们的血液,他们满足了我们此生作为子女的梦想,因此,我们应当心存感激才对。
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都是一场红尘中的修行。这场修行角色里,都是此彼此互相成全,互相依赖,互相报团取暖,来应对人生的严寒。
在对方的眼里,看到自己应该成为的模样。
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了父母眼中理想的儿女模样,那么恭喜你!是你父母的影本身和引导成全了优秀的你。
假使有一天你成为了理想型父母,也要恭喜你,是你的儿女们把你磨炼成了理想的模样。
好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彼此互相成就的。
我认为,父母子女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你陪我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