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记录一个小善缘。 主人公叫小鱼,女生,目前博一在读。 22年10月,小鱼去了一个叫“归乡寺”的寺庙,问可不可以去当“实习僧”。
只要是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方法、地点、形式并不重要
只要做有益众生之事,就是在修心,一念慈悲就是在修行——
寺庙里有许多假修行人,尘世中却有很多真的得道者。
生活中三种人最令人尊敬:
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和乐观、善良、积极的普通人。
如果一个人忽有念头要去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如出家、探险或舍弃工作全身投入某种公益事业,不一定是厌世避世或人生颓废,而可能忽然受到某种冥冥中使命感召唤。佛教里记载,维摩诘居士病了,文殊师利菩萨去看望他,并问他: 你是道行如此高之人,为何还会生病?何时才能病愈?维摩诘说: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众生病愈,则我病愈。一个人修行到一定程度后,身心世界反映的不再是小我的执念,而是众生的痛苦——那些心中装着众生痛苦,而不是小我痛苦的人就是真正修行人。只要是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方法、地点、形式并不重要,只要做有益众生之事,就是在修心,一念慈悲就是在修行——寺庙里有许多假修行人,尘世中却有很多真的得道者。 生活中三种人最令人尊敬: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和乐观、善良、积极的普通人。告诉姑娘,如果做不了前两者,那就努力去成为最后一种人,这也是得道之法,也可成得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