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
这句话我是震撼的,现在我就有这个感觉。翻开微信读书笔记或者以前的书写笔记,有时被自己曾经的某些想法惊艳。而现在,我翻开书想写感悟,除了给句子划线,居然写不出任何想法。颓!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说什么样的话,你有怎样的思想意识,就会写出怎样的文字。
我在书里跟作者杠了一下,一个人作品与人品无关,比如潘岳、周树人等等,但大多数人追求的是我写我心。
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入研究,他发现,“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这里附上我以前看到书上的几句话:"读书的人,在他死之前,活过一千次人生,不读书的人,只活了一次。"——乔治R.R.《与龙为舞》。
读书是自我的朝圣,是廉价的旅行,是超越时空的对话。
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
有书友想到强迫看电视,玩游戏,不知道会有什么效果呢?我想到大人和小孩其实一样,要平等的对待她,如果只是想让她屈服,那么到了某一时刻她会反弹,比如青春期。
不看“有用”的书,不是说不给孩子选好书,而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
有用无用谁知道,从长期来讲可能有用,即使是烂书也少许精华。成绩和考试有用之书,有时候过了就忘,只是短期效果。无用之书对三观的塑造,对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塑造等等,可能是终身受益的。
她不理解小说的营养价值,也没意识到阅读是需要兴趣相伴的。
任何事情兴趣是无价的,能不能学到是次要的。如果你感兴趣,你会挤时间,甚至用生命去做(如《月亮与六便士》里爱画画的查尔斯)。当然我的小孩我舍不得她用极端的生命去热爱某样东西。
鲁迅说过,流氓就是没有自己固定的见解,今天可以这样,明天可以那样,毫无操守可言。从小的流氓语言训练,是会养育出流氓的。
这里作者说“事实求是”很宝贵,对自己真,对别人诚。家长可以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也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培养。
没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即使他很精明,也往往目光短浅;即使他很努力,也总是后继乏力;即使他很自大,也暗中没有底气;即使他想要去爱,也不会好好把握。他既缺少平和与宁静,做不成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也缺少个性和创造力,难以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理智的自由才是唯一的、永远具有重要性的自由。”
孩子不是你的工具,她是一个独立的人,给她自由不要操控她,也给自己一点空间做自己。
这本书有很多经典的语句,当然书有精华也我不赞同的地方(说糟粕有点重)。书的后面对三岁及以上的大孩子有用了,但我想先把它看完。对于书本前面我看过有用的部分(与安安相关),我有时间慢慢再整理。
最后,我想说很惭愧这次我今年看的第二本书,第一本看一不扔那没有看完。我想慢慢充实自己,也能怎么对安安心里有点数。我的原生家庭不幸,一直害怕自己的孩子以后会和我一样,真的希望她能快乐成长!
(亲子读 附)今天给安安读《小王子》第一章,她没有反应不理我。后来给她读诗《春晓》和《三字经》的前面部分也是不理自己玩,但有时候对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