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佛系青年,大家对这么名词并不陌生。何为佛系青年呢?佛系青年为什么会出现?
倒一杯茶,让自己浮躁的内心宁静几分钟,且听我慢慢为大家道来。
佛系青年的历史渊源
佛系青年,顾名思义,是指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该词最早来源于日本,原形容喜欢独处,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
如果追根溯源,佛系一词应该最早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是中国最为佛系的一个时期。上至王公重臣,中间士族名流,下层普通民众,无所不揽。据统计,魏晋时期有史料可记的隐士就多达有一百多位,再加上不在隐逸传但具隐逸行为的士人就更多了。
熟知中国历史的诸位大咖都知道,魏晋时期造成如此众多的佛系人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动乱、政治迫害、门阀制度、提倡孝道、九品中正制。譬如东汉末年隐士、三国时期的诸位大家以及魏晋时期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很多都是具有佛系的感觉。军阀间多年混战,内部斗争,外族入侵等等多种情况下导致广大民众倾向于隐居保护自己,亦可称为“佛系”。
佛系青年走向了现代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年轻人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渠道就是进入职场。而所谓的职场,跟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所面对的形势几乎相同。没有了社会动乱,但是内部争斗长久不衰。没有了外敌入侵,那就开始尔虞我诈,争权夺利。
终于,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
在面对艰难的就业环境、看不到未来的成长空间、感触个人抱负无法实现、受困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加之职场pua的广泛存在,迫使广大青年在无尽的压力和忧虑之下,选择了自我消解。而自我消解,基本就是佛系的代名词。
想想也是,买房子买不起,工资又涨不上去,谈对象那就是互相看不上,职场里面勾心斗角,想过点潇洒快乐的生活,又受困于没钱。
年轻人都在说:不佛系,还能怎么办?
诚然如斯。
佛系可以,但是不要太沉溺
中国社会向来讲究个中庸。所谓中不偏,庸不易。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
比如说,隐居起来,难道就不穿衣吃饭,柴米油盐酱醋茶恐怕一样也少不了。佛系,又能怎么样?难道能够一直不成家?不立业?难道真的让自己沉迷于自我放纵、自我消解中无法自拔?恐怕谁也不敢这么说。
世事如棋局局新。
做人做事,更要讲究个体面,讲究人活“一口气”,讲究精气神。社会如此现实,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看透了社会的现实,我们更要打起精神,去破解困局。看到了职场的内卷,就要摸清楚其中的套路,有的放矢。看到了生活压力的巨大,就要学会去自我解压,然后重整旗鼓去战斗。看到了房价高、车子买不起、找不着对象,就应该寻求多种渠道去战胜困难。与其一味潦倒度日,每日歌舞升平,做个宅男宅女,孰若开张挞伐,努力奋斗?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很多人都自嘲为“佛系青年”,也都知道自己是在逃避、调侃罢了。但,切不可精神消极。有句话这样说: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佛系一下,修炼一下身心,然后就要振作起来,去迎接挑战。
毕竟,你还有梦想要实现。
更多内容,请关注@Youare职场君或百家号@职场趣话。
We are 职场君,争取做一个合格的职场人。
职场路漫漫,让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