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好友给我从江苏那面产地快递过来一箱“阳澄湖大闸蟹,说是这个季节正是吃螃蟹的好季节,而对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北方的人其实对食用螃蟹太陌生了,虽说偶尔朋友聚会在饭店里也有点到过,但的确不能说了解熟悉,更别说享用它有多么大的乐趣,也真不配对这份口福的品鉴发表个“高见”。
但我知道朋友的确是真诚好意,因为我们是多年前参加系统宣传工作会议时认识并熟悉的,我也曾把这面的如特色烧肉、丸子等给她快递过,一来二去就很熟络了,平时保持微信聊聊,相互问候一下近况,遇年节也不忘发发祝福信息。
快递螃蟹这事,她事先也没有说,等到我有了快递信息才去问她,(除了她,我那面也很少有熟人)果然得到证实,我除了真真切切感动之外,还有就是万万不能拂了朋友的好意,我知道虽说那面是产地,但也不便宜,一只少不了几十元,否则快递小哥也不会在我确认收货后,还把那箱子和我拍了张照,他说“我得证实是谁收了这货”这种被快递小哥重视的事我还是首次碰到。
那一箱足足有八只,算算让朋友破费好几百元除了感动,打心里还是有点过意不去,可既然已经到了就必须愉快地收下,待找机会报答她吧。
还别说我还从来没有亲自把想象着“张牙舞爪”的螃蟹做熟给家人捧上餐桌过,别看我这北方人做点包子、饺子、面条,馄饨、香粽都还凑合,要琢磨怎么做好螃蟹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好在现在有网络,什么没把握都可以请教AI老师,按照“教程”,先把那些个“五花大绑”似假眠的东西放入冰箱冷藏,否则也不能在刚吃完晚饭再弄些诱人的“海鲜大餐”慰劳家人吧,再说,我还没研究透呢,若弄出一锅腥不拉几的吃食,岂不糟蹋了这些鲜活的还是远道而来的“珍品”。
无论怎样,先把那些似睡非睡的懵懂家伙请进冰箱冷藏,据教科指引,还把冰箱中层(适度保鲜)拾掇干净、下面铺上湿毛巾,然后“排兵布阵”摆放整齐,上面盖上双层浸湿的纱布,之所以如此重视,就是因为听说螃蟹一定是“活蒸”,倘若死了再蒸着吃怕对身体不好。
安顿停当这些“宝贝”,我就忙着更文互动去了。今儿一早就继续研究如何下手去蒸了,再次虚心请教AI教程,先弄盆水,放盐和几滴香油以及XX度白酒浸泡,让它们把脏水给吐出来,当我把这些家伙放进水里看到丝微不动,还以为被“虐”死了呢,好内疚哦,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水中似有气泡在冒,说明它们苏醒了,大约20分钟后,便看到有明显的生命迹象,然后在水管下冲刷几遍,把“冲澡”后的两只放入蒸笼,再去了解是冷水上锅还是开水上锅,最终决定冷水上锅,教课中虽说法不一,但各有道理,我“慈善”地决定让它们慢慢接受温度变化,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变为大家的口腹美味,其实有说开水上锅的原因是怕它们遇到爆温会拼命挣扎,弄出太大动静,看来所有动物都有“危机和逃命”本能,要这么想人类是很残忍的,没办法呀,谁让它们生来就是人类食物链上的的一种美味呢。
忙碌完一阵后,把两只背壳朝下、肚皮朝上放进蒸笼,还不忘弄两片姜在各自上面,点火,几分钟上气后,又给锅底的水里放上一小撮花椒,据说蒸出来的螃蟹会更美味不泛腥。
之所以先蒸两只实在没信心恭维自己的“手艺”,就怕万一不成功浪费了上好的食材。
我趁着蒸的过程和时间,还是按照教程调制了有姜末、蒜泥、生抽、香醋、香油混合的蘸料汁,这会儿可以完美地称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至此心里还真有点不由自主的小得意。
当我严格按照时间要求,期盼美味时,螃蟹还真没有辜负我,在未掀锅之前就有淡淡的海鲜清香味儿充满了灶间和厨房。
当家人看到我“千辛万苦”“雕琢的成品时,顾不上品评,当我看到家人有滋有味细嘬慢用那专注表情时就心里有数了,虽说我就只尝了两只小腿,那想象中的溢香已充满了唇齿间。剩下冰箱里的那6只我有信心把它们烹饪出更加完美的味道,心里还暗暗地鼓励自己“原来充分调动脑细胞,加上用心对待所有的事情(即使没做过)也都不至于太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