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正阅卷时,接到表妹的微信:姐,这会儿有空吗?我想和你说说我家孩子的事?
我回道:正忙,你发你想说的,我空下来就回你。
她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长串文字。大意就是孩子马上要中考了,学习却不上劲儿,还在家与她对着干。现在母子俩已经苦大仇深,势不两立了!
今天正好周五放假,我与她发了视频聊天。她几乎要在电话那头哭诉,我却还在这边不紧不慢。(其实,我儿子这次考试已从第7名掉至36名了。)
我们都是凡人,当然谁也不可能做对方的人生导师。我也不可能对她提出的问题给予什么十分靠谱的建议,但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来为她减轻点焦虑感。
思考:是谁将上天的艺术品变成次品的?
首先,我们要相信我的孩子是“完美”的,完美得不缺任何一撇一捺。其实,哪有哪个孩子是十全十美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是毛病多多。“完美”不是对他的褒奖,而是对为人父母看待自己孩子眼光的扩容。
老天爷在造物时,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美仑美奂,她没有过多去宠爱一个人,也没有恶意丑化一个人,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多了高了,他若达不到,那就是孩子有问题;如果恰巧有别的孩子做到自己想让自己孩子变成的样子时,那个孩子就是珍宝,是榜样……
但于老天爷而言,每个孩子都一样。将做父母的眼光切换至“老天爷”时,谁的孩子都是完美的!
不仅如此,我们要相信:
我的孩子与众不同,我的孩子无需无知的大人随便指点,我的孩子也定会将我给他的爱向他的世界外延,我的孩子比我更有希望,更有未来。
怎么做父母,怎么评价孩子,你真会吗?
其二,大家都是慢慢学着做父母,但很少有人能承认自己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幼儿园还没毕业。
往往有些家长的焦虑感,是来自自己的“目光短浅”。他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孩子的那部分。比如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他将90%的心力集中在孩子成绩的起伏上了。孩子的成绩,就是他心情的“晴雨表”,因为他在此方面投入眼光过多,以致于他忽略了孩子其他更突出方面的培养,生生将上天赐予的艺术品变成了次品、庸才。可惜吧?
而可怕的是,我们很多父母都沉醉于自己这种急功近利的育儿观中不能自拔。这就导致了他们培养的孩子“一根筋”,家长还容易患得患失。
你们知道孩子最怕听到什么话吗?当孩子将一张他用两三个小时辛苦画的画拿给你看时,他期待的眼神却迎来了你的冷眼:两个小时一个字没写,你就画了个这玩意儿?你知道你的作业还没写完吗?你知道没写完的后果吗?画这玩意儿能当饭吃还是能考大学……
信不信?从此,你们至亲变路人!
学会用积极正面的方式来给孩子做评价,学会尊重并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学会从源头来找孩子做事情的初衷。读懂孩子这本书,你就学会了做父母。
自己没学会成长的父母,孩子怎么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家是给予孩子温暖、爱和光的港湾。
其三,家不是冷冰冰的房子,不是辨别是非曲直的法庭,更非硝烟弥漫的战场。如果孩子更愿意去别人家呆着,更愿意去街上遛逛也不愿意回家,那一定是这个家,让他产生了压力和束缚,逼着他逃离。
在这个家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有意无意会被卷入其中,他动辄在心里做一番父母双方孰是孰非的纠缠,能不恐惧这个家吗?
情绪稳定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做事专注度更高;乐善好施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智慧非凡;喜闻乐见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格局更大;坚忍不拔的父母,培养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给孩子创造的这个家,家人之间不计较,都乐意为彼此付出而不求回报。这个家,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的乐土。他有被需要感,他有归属感,他有被尊重感,他有独一无二感。
因而,与孩子在家里沟通时,要注意:
不连续批评孩子三次,这会打击他自尊心。
孩子提出想法时先顺从,再慢慢与他分析可行性。切莫在家搞一言堂,认为孩子总是幼稚单纯。
给孩子做选择题,比帮孩子拿主意,更能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
敢于让孩子体验失败的家长,才是真正“会做家长”的家长。试错,能让孩子变得更敢于挑战,更具冒险精神。同时,试错,也是孩子积累人生感悟的最佳途径。怕孩子走“弯路”的家长们一定不知道:人生没有弯路,都是必经之路!
真正能将孩子赶出家门的,是冷漠。能将孩子的心紧紧拴住的家,应该是个有温度有爱有欢声笑语并能让孩子发光的地方。
孩子的成长,是个大话题。没有真命题,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道理。我们都是边做边学,边学边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