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刘备吃人肉情节的具体分析
刘备吃人肉的情节出现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九回,当时的情境是刘备被吕布打败,丢了下邳,无存身之地,只有孙乾一人相随,处境极其狼狈。
从小说的描述来看,有五点细节需要注意:
第一,刘备深得民心。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但到处,闻刘豫州,皆争进饮食”。老百姓争先恐后地给刘备提供食物。猎户刘安也是如此,刘安是想给刘备找一些野味,但一时找不到,就把自己的妻子给杀了。
第二,刘备吃肉的时候并不知道吃的是刘安妻子的肉。刘安是背着刘备杀了自己的妻子的,刘备问是什么肉,刘安说是狼肉,因为刘安是猎户,这样的回答令刘备深信不疑。
第三,刘备发现刘安杀了妻子,自己吃的是刘安妻子的肉的时候,“不胜伤感,洒泪上马。”这说明刘备很愧疚,但人已经死了,又能怎样呢。
第四,刘安杀妻给刘备提供食物没有别的目的,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仅仅是因为感念刘备是一位“仁君”。刘备当时连存身之地都没有,吃的东西都是从老百姓那里讨要的,根本就没有任何报答刘安的可能。
第五,刘备和刘安分别的时候,刘安说,本来想追随刘备,但因为老母在堂,未敢远行。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刘安是一位孝子。对母亲很孝顺,对妻子很残酷。由此可见,在《三国演义》成书的时代,作为妻子存在的女子是没有任何地位、权利和尊严的。
2 刘备:《三国演义》中的“仁君”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按照儒家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心目中理想的“仁义”之君的想象来刻画刘备的,小说不止一处表现刘备对老百姓的“仁”,比如第二回里写刘备因破黄巾军有功,被朝廷授予安喜县尉的官职。这是刘备人生路上的第一个官职,小说写刘备“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最突出的是第41回写曹操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力量薄弱,只能弃城逃难。刘备逃难时,带着十多万的百姓,行走缓慢,也不忍丢下百姓不管,手下将士建议暂弃百姓,刘备不肯,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3 对古代的伦理道德要辩证分析
在刘备吃人肉的问题上,恐怖的是刘安杀妻,而不是刘备吃人肉。刘安为了给“仁义之君”刘备提供一顿野味,杀了自己的妻子,在今天看来,其实是一种反人性的犯罪行为。但在作者写小说的时代,作者和读者可能不会这么认为。这说明,我们对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继承其符合美好人性的东西,摒弃其反人性的成分。
综上所述,我认为《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人肉的情节设置,无损于作者为刘备设定的“仁义”之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