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今年7月1日新《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行,我就开始挨个在各个基金公司网站上填写风险评估问卷,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之中,发现自己从毕业开始投基金买股票到现在不知不觉也有十年之久。仔细回想这十年的投资经历,发现虽然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充分的学习投资相关的知识,但凭借着一知半解,保住了本金,还略有盈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这半年有幸得到朋(gao)友(ren)的指点,阅读了一些书籍,就此写下一些文字帮助自己整理思路,仅供参考!~
投资是什么?
在百度搜索“投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P2P网站的链接,紧接着才是百度百科中关于投资的定义,如下:
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
从经济领域的角度上看,这个定义已经是相当的充分了;推而广之,我觉得“只要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投入一定量的资源的行为”都可以被称为投资。当然,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把这个词放在经济的范畴内来理解和使用。 对于我而言,投资就是“让钱生钱”,特别是在每个月总有的那二十多个“不想上班”的日子里,账户上的数字会给我在家休假的勇气;甚至有一天,我可以不为日常的开支发愁,可以去做自己想做,但是又挣不到钱的事情。由于对于金钱本身并没有太强的占有欲望,投资对于我而言,只是工具和手段,而非目标。
投资VS工作
回顾过去十年,虽然工作上一直有进步,职位有提升,收入有增加,但是在投资上面却一直没有什么套路可言,总是在模模糊糊中买入,靠着耐心忍受亏损,最后幸运脱身略有盈余~ 仔细对比工作和投资,我发现相比于投资,我在工作中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时间),具备整完整的知识体系,拥有更充分的运用知识和通过犯错获取到的经验,所以我在工作上比投资上更容易获得成功也算是正常。这也印证了《个人理财》中提到了理财的第一原则“知识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当我们能够为投资也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方法,在实践中反复的实践(试错),我们在投资上也就能够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成绩和结果。
对于绝大多数人(土豪除外),投资的第一步是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通过工作进行财富的初始积累,之后才是通过各种渠道,让财富创造更大的财富;为此,我们需要在一生之中持续的反复的对自己进行不断的投资,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跟上社会快速的发展,从而获得更多成长和成功的机会。
价值VS价格
这些年,我发现一个规律,当我开始关注一只股票或者基金的时候,它总是一路上涨,而当我买入的时候,它就掉头走下坡路了;所以,最近我把这个现象总结成了一个定律,那就是“让股票下跌的最好方法就是买入”。
我们在进行股票交易的时候,是用股票的价格(使用价值)进行交易的,股票的价格是价值的反应。但是对于股票价值的评价,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所以也就造就了股票价格的波动。当我们在看到股票的价格曲线,准备进行交易的时候,我们无法预计未来股票的价值和人们对股票价值的评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所以未来股价的走势也是无法预计的,股票市场就是一个离散时间系统,所以即便是买入即下跌也是正常现象。
股票交易是股票价值评估的博弈,为了在投资的过程中避免变成“韭菜”,我们需要透过“价格”看“价值”,只有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上买到与之相应的价值,才能大概率的躲避亏损。如何评估一只股票的价值,需要的是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不只是一个小道消息或者一个朋友的推荐。仅仅根据市场行情和各种消息,就买入股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投机而不是投资行为。
投资VS投机
在阅读《财务自由之路》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投资者是在购买投资产品时就能取得收益,而不是等到卖掉产品时。”在过去十年的股票和基金投资过程中,我基本没有考虑过如何在买入的时候获得收益,每次买入的时候总是期待着上涨之后获利了结;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法明确评估价格背后的价值。
买入股票,就是买入公司,在买入股票时能够获得的收益,可能包括股息、股票价格和股票净值的差额、公司潜在的业务增长等。如果你能以低于净值的价格买到一个股息率和增长率都不错的股票,那么你就能够分享到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当更多的人发现了这个“价值洼地”,你也能享受到收割韭菜的高额收益。
投资比投机拥有更多的获得收益的方式,更高的成功概率,也需要更多的知识。
诡异的心理盛宴
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有趣的心理现象,更多的了解这些现象和自己,有助于我们在投资中获得成功。
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就体现在我们对盈利和亏损的反应上,相比盈利,我们更难接受亏损,5%的盈利可能不会让我们有太多的喜悦,但5%的亏损却让我们刻骨铭心(这就是我发现“让股票下跌的最好方法就是买入”的原因)。
“赌徒心态”也是一种很典型的心理现象,表现在当股票下跌的时候,我们总是很难止损,而是转而不停的补仓,越跌补得越多,并期待着补仓之后,股票就会上涨。其实,今天的股票下跌和明天的上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明天上涨和下跌的概率依旧是各50%。
最难以避免的一种心理现象可能应该是“事后聪明式偏差”,就是是俗话说的“事后诸葛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观察股票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之前看好的股票都已经大涨,在深深佩服了自己一把的同时,也对未能及时出手建仓扼腕叹息,并迅速着手开入股票,紧接着就遇到大盘连续跌停(真实事件,虽然通过“心里分账”的方式让自己好过了一点,但损失还是不小)。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可能需要多关注一下过去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些“成功事件“的发生。
投资,有的时候,最大的敌人就藏在你心里~
写在最后
如果说过去十年还做过一些靠谱的投资,那最靠谱的应该就是两次指数定投的经历了。第一次是从2008年股市下跌开始,定投50指数基金,2015年获利了结,总收益100%+;第二次是从2015年股市下跌开始,定投50/300/500指数,目前50指数盈利20%,300指数盈利8%,500指数在达到盈亏平衡的时候终止定投。未来通过定投盈利还应该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