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我,也是两岁孩子的妈妈了,可我仍然没有学会怎么跟自己的父亲相处。
九几年父母为了要一个男孩,在大姨家出生的我第二天就被送到了外婆家,这一待就是六年。接回家上学后,因为想念每年的寒暑假也都是赶回我和外婆的家度过,那里才是我的家。
我是幸运的,所有人都不曾亏待我,对我来说我拥有姐姐妹妹没有的第二种情感,来自外婆的偏爱和所有亲戚朋友追随至今的格外关注。是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生长在外。
和外婆的感情超越父母,超越一切,这浓浓的的情感依赖也是我这么多年沉重的情感负担。懂事起我日日夜夜担心外婆老去离开,我时时祈祷我的外婆可以平安健康一直陪着我。刮风下雨,春秋冬夏,我无不牵挂。大学那几年我提心吊胆的在外地完成了学业,跑回家就业成家守在外婆身边,总怕太远来不及,总怕…总怕…
可是对于父母亲,我是紧张的,父亲尤甚。我的父亲是传统的山东男人,倔强吃苦,说话直接又强硬。我自小害怕他,两个人即便只是同空间存在也会因此紧张到觉得呼吸都是错的。甚至会错觉我是姊妹三个当中最不得他认可的一个。其实也曾用心去接触我的父亲,尝试着寻找属于我们俩合适的相处方式。而这种勇气总是在出去的瞬间被击退回来,就再怎么也不肯去努力。
作为女儿我是心疼父母亲的,只不过我和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分享欲。我不曾像姐姐一样和父母絮絮叨叨工作生活的趣事烦恼,也不曾如妹妹一般抱着父母的胳膊摇晃着撒娇道我很想,你有没有想我?更不敢在父母面前反驳他们的话语瞪着眼睛大声陈述自己的意见。喜怒哀乐,我未曾意识到这些是可以跟父母分享的,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也是可以找父母帮忙解决的,从小到大我习惯了自己面对一切,好或不好。
对于父母亲,我是感恩的,也是疏远的。我很努力的去学着走近他们,可是做不到也做不好。我们彼此敏感又脆弱。
也许,不必刻意勉强什么呢。
女儿说这是斑马妈妈陪着斑马宝宝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