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直是一个好人,某天不小心做了一件坏事,大家都会来谴责你,“原来这个人不咋地啊,平时挺会演的,都没看出来。”
但如果你一直是一个坏人呢?某天做了一件好事,大家都会说,“其实这个人挺不错的,我们以前错怪他了。”
诶,我觉得我病了,或者,是这个世界病了。
这个世界的荒唐之处在于,对好人太苛刻,对坏人太宽容
邻居家有一个60岁左右的老太太。
老太太的儿媳妇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经常帮助左邻右舍,对老太太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可以说是中国好儿媳了。
但是老太太呢?她一直不满意这位好儿媳,整天都能听到老太太在骂儿媳,不是饭煮的难吃,就是汤太烫,或者说地扫的不干净,总之不管儿媳做的再怎么好,她总能挑出来一点毛病。
我一直觉得这位老太太是一位很苛刻的人,如果是我,我一定忍受不了。
直到有一天,老太太的另一个儿子和儿媳过来看老太太。
老太太满脸笑容,又是给端茶,又是给削水果,满脸慈祥的样子简直像换了个人,还笑呵呵的说,“你这么忙,还专门抽空来看我,真的是太孝顺了。”
不照顾老人的,一年回来一两次,随便买点东西,就被说是孝顺。而整天尽心尽力照顾老人的,却被挑三拣四,视如敝屣。
你说这个世界狗B不狗B?
你刚开始参加工作,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同事上司的要求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端茶递水是你,外卖带饭是你,修理工具是你,反正该你做的你都要做,不该你做的你还要做。
同事上司都夸你乐于助人,夸你平易近人,夸你热爱集体,夸你勤劳能干......
可是只有你自己知道,为了帮助他们,自己的工作都做不完,整天忙得要死,然后你想明白了,为了他人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损失自己的权益实在不划算。
所以,你开始慢慢学会拒绝。
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本夸你的人,只是因为你的一次拒绝,就忘记了之前多次帮助他们的恩情,他们立马换了一副嘴脸,他们开始挖苦你,他们开始嘲讽你。
然后你明白了,之前别人夸奖你,并不是因为你真的很优秀,只是因为你对他们有利用价值。一旦你开始拒绝他们,一旦你没有了利用价值,他们对你的态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后你明白了,你的乐于助人没有给你带来一丁点的实质作用,你的善良只有在你持续保持“善良”的时候,别人才会知道你的好,可是这种“善良”实在难以维持,因为这种“善良”是以损失自己权益为代价的。
我们自然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善良,但是这种善良应该是让我变得更美好,而不是相反。
现在有一种英雄主义叫做“浪子回头金不换”。
比如说各种电视剧里面,男主角一开始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某一天,他杀死了女主全家,忽然看到了女主,他觉得自己下不了手,放了女主。
再加上几次偶遇,女主便死心塌地的爱上了这个杀她全家的男主,经过一段不可描述的剧情后,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仔细想想,这种剧情是不是很多?
我的天哪,三观何在啊?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啊,关键是还有很多观众叫好。
其实历来就是如此。好人想要成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想要成佛,只需要放下屠刀就行了,这就是这个世界最操蛋的地方。
中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就是,“法不责众,法不责老,法不责幼。”
为什么碰瓷的新闻屡见不鲜,就是因为作恶的成本太低了,对恶人太过宽容。
碰瓷讹诈,如果被识破,得到的处罚最多也只是批评教育,很少会被拘留按法律论处。如果碰瓷成功,随随便便就是几千上万的赔款。
就拿最出名的彭宇案来说,且不说彭宇到底有没有撞人(这个真的不知道,不了解的可以百度,没有清楚答案)。
但看法官说的话:
“法官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社会情理”分析,彭宇“如果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彭宇“如果是做好事,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彭宇“未做此等选择,显然与情理相悖”。对事发当日彭宇主动为原告付出200多元医药费,一直未要求返还的事实,法官认为,这个钱给付不合情理,应为彭宇撞人的“赔偿款”。”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我们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到底有没有撞人,但是这位老人家倒了,你和她无亲无故,你为什么救她?
你救了她,说明你撞了她,你就是有罪!
呵呵,还好雷锋没有生活在这个时代,还好雷锋没有遇到这位法官,不然就没有“雷锋精神”,只有一个恶贯满盈之人。
当善良被敲诈,当罪恶被宽容,究竟谁是谁非,谁对谁错,都变得愈加模糊。
胡适说过: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有时候,真的不喜欢这个社会处处讲道德,处处讲宽容。
毕竟,子曰:“以直抱怨,以德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