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20几年,看过很多书,听过好多道理,突然有一天静下来问自己:还记得某一本书里表达的是什么观点吗?还记得当时自己看完书后得出的想法吗?
额。。好像大部分都忘记了。于是赶紧摆出三毛说过的一句话安慰自己:你读过的书,都藏在你的气质里。也有人把它拓展开来:虽然读过的书都忘记了,但都藏在自己的气质里呢。
为了不让自己内心受到谴责,我们紧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因为我们潜意识里知道,如果完全忘了一本书讲的道理是什么,那等于没读。
有气质没能力,难道这就是我们当时读书的初衷?
想必不是。
每个人读书都会有自己的目的,有希望提升写作能力的、有希望从书里学到知识的等等,工作以后的读书,大部分是为了提升职场竞争力或是希望从书中得到新启发。
那为什么我们读书时那些让我们恍然大悟的道理在若干时间后却忘得一干二净?
因为我们只是单纯的知道这个知识,没有将这个知识进行深挖找出底层规律,更没有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总结来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所以遗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有一些被奉为经典的书籍之所以至今都受到人们追捧,是因为其中所提到的理论大部分都是“最底层的规律”,而世上很多事物背后发展的原因都是这些由基础规律衍生出来的,古人说的“万变不离其宗”也是这个理。
“底层规律”是什么概念?
第一步(往下):树枝→树根
深挖其中的底层规律
第二步(往上):树根→树叶
由底层规律拓展出更多应用方法
总的来说,“底层规律”就是开枝散叶的因,而各种各样的玩法和应用都是“底层规律”长出的枝叶。
拿一本心理学经典的书举例子:《影响力》提到的一个“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说的是别人曾经给过我们什么好处,我们都会尽量回报。
大多数人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沉迷于书中所讲述的案例和数据,内心对这种理论佩服不已。然后继续看下一章,再然后像看故事一样或为了完成读书任务而把整本书看完。
那如果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互惠”理论是底层规律,该怎么加深自己的记忆且立即学有所用?
第一步:开枝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想想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事情可能运用的就是这个规律,在现实中找到这个规律的运用,并尽可能的搜寻脑海里更多例子。
如超市的免费试吃,如大学校园里的校妆网说是免费传授化妆,保养知识,但实际上通过互惠原理在给你卖产品等等。
第二步:散叶
既然已经知道这个理论,同时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实际运用的案例。这时候就该学以致用,想想这个理论能用在自己实际工作生活的哪些方面,具体该怎么做。
如我是不是可以通过互惠原理让别人帮我什么忙(人情债实际上用的就是互惠原理)等等.
将书中的理论落地,并尽可能的想到更多的实践方式才能让自己看完书后真真正正的有收获,而不是收获了一时的感触,同时最好将自己对理论的延伸和想法作为读书笔记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后翻看,想必还会有更加完善的想法(温故而知新)。
如此下来,你的书才没有白读,还怕有气质没能力?
哪里有平台让我将思考写下来的同时又能学到其他人的思考?
喵甘甘会在微博创建一个平台收集你写的笔记和思考,每篇原创文章都会在@喵甘甘的微博有推送。
时间安排如下:
周二:发布原创文章
周三、周四:收集微博评论下你对本期文章的延伸思考
周五:根据大家的思考归类后发布更新版
简书|知乎|公众号|新浪微博@喵甘甘
© 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
如 需 转 载 请 联 系后 台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miaoganga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