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的宣纸承载不了破碎的记忆已逐渐泛黄,沙滩上脚印留下的热切期望不会被海浪洗去。宣纸和脚印能留下流年的故事,可海岸那头的灯火阑珊什么时候才能留在我的脑海之中。 ——引言
你的记忆碎片,就让我来帮你补成;你的光阴故事,请让我代笔,留下你的青春和愿望。
他出生于1961年,中国台湾,祖籍河北。
他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河北,见一见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可是整整60年,这个愿望一直是愿望。
他是儿时同学眼中的外省人,所以也不大遭人待见。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常常独自一人来到这个海滩上,久久站立眺望着远方——眼前只有波光粼粼,只看得到远处的天际线。直到视线变得模糊,眼角泛起泪花。他也没能看到他脑海中的那些城市、那些人,他兴许会责怪父亲,责怪他把他带来了台湾,却又时常告诉他,他是一个中国河北人。
他的父亲,是戴笠的学生。他跟我说,可当我向身边的同学提起这个名字,不知是幸与不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也打消了我想将他的故事分享出去的念头。
起初,他不敢和我们交流,原因就在这里,他怕自己因为台湾,因为他父亲,而非他曾经是外省人的身份,又引起我们的不待见。可是,当他逐渐和我们讲话、谈天,也渐渐从小心翼翼变得无所不谈。从他的字里行间,我总能体会到趣味和一种深深的古礼。他打字,总会在末尾用符号打出一个笑脸(例如 ^^ ),而说话时总是带着“请”“安安”,有时常常蹦出“明日请早”诸如此类略带古意的话语。
我还记得他注册“QQ”时的情景。他跟我讲,屏幕上的“确认”按钮总是按不下去,还问我是不是因为他在台湾缘故,还说他已经打过电话给客服,跟客服很认真的解释了他也是一个中国人,千万不要不待见他。听到这,我既觉得好笑又觉得心酸,私下和朋友商议,帮他注册了一个QQ(当然事后肯定把有关信息全部改换成他的)。
“天磨方成可汗,不是庸才遭人嫉”这是他小学国文老师在他的作文上留下的批注,他告诉我他至今记忆犹新。此句语出左宗棠诗句,原句应当是“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大致意思就是,不遭人嫉妒的只有庸人。
当年他每次遇到别人不待见,总会跑到那篇沙滩,就那样站着,他幻想自己见到了大陆,见到了梦寐以求的河北美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知道海峡那边的土地上已经高楼林立,可是一道海峡在他面前犹如银河,怎么可能跨的过去。他觉得他和祖国一样,都是在当年困难环境下成长的少年,当年祖国的飞速发展也许同样受到外国人的嫉妒。但当先生的评语一次次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时,促使他坚定了信念。他父亲当年在战场上保家卫国,也许他未来可以为自己的祖国守住这一寸土地。
他自豪的告诉我,他曾经作文,书法,演讲都是第一,当年六科总分600分,他希望我相信他,而不是想他的同学一样因为他外省人的身份认为他在吹牛,我自然是信他的,也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不是庸才遭人嫉”的评语。可他靠着这一句评语,认真的活过了半生。从当年差点夺得世界冠军的棒球队,到了警察中。他当起了警察,然后他半生也没有登上飞往大陆的飞机。“也许在这里照看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不去大陆添麻烦是我另一种回到大陆的方式吧。”
但20年前,他辞去了这份工作,细心照料他母亲整整20年。他也总告诉我们,多和父母陪陪吧,别到年老的时候力不从心啦。边喝着茶,边开心的和我们聊。两年前他失去了他的母亲,幸运的是两年后他竟然又遇见了一群少年,他觉得很高兴,他见到了和当年的他一样意气风发的人,感觉回到了那段自以为回不去的时光。
每当和他聊天的时候,总会发现其实他早早地已经坐在电脑前,当我们问起他吃过饭没有,他总是说,你们更重要反正他一个人,什么时候吃饭都可以,但是错过了我们只有等到明天了。
因为他想从我们这里听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话的那头总是他长长的“哦”声,我们听出了他的羡慕,也许不是羡慕,是一种自豪吧。
我问过他,至今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说他一辈子都没来过大陆,希望他能够来到这里,看一看我们跟他讲过的共产主义。
前些日子,他告诉我他在郊游,我很兴奋以为他终于成行,他却告诉我,他的脑海中终于出现了他儿时朝思暮想的那片土地。
认识他一年,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总是叫他老先生。我也并不知道这篇文章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小说,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祖国不可分裂的一声呐喊,有些人想要分裂的祖国,在一些人心中却是永远回不去的圣地。
波涛连起了两岸情愫,夜空中的星星正是这两岸灯火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