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在生活中必须遵守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规则,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规则意识。之后,在父母的抚养下,规则意识渐渐萌生。父母为孩子制定的一条条规则不断内化,逐渐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并最终形成一个个良好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给孩子做规矩的过程。这个过程旷日持久且对孩子意义重大。
既然做规矩这么重要,那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太小的孩子,理解力和行为能力都还不够,即使定了规矩,一来他不明白,二来做不到,那么规矩就失去了意义,反而平添孩子的挫败感,严重的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做规矩,等到不好的习惯养成了再去纠正,那往往耗时耗力、事倍功半。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来看,2岁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与其主要照料者(多为母亲)之间建立的依恋质量对他将来的个性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2岁前的孩子需要妈妈无条件的爱与接纳。2岁以后,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进入自主探索期,也初步具备了理解力和行为判断能力,这就为遵守规矩提供了基础。因此,孩子2岁之后开始做规矩比较好。
说到做规矩,经历过的妈妈一定都忍不住要长长吐槽。确实,让一个幼儿去守规矩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孩子通常不能很好地理解规矩的意义,不能判断违反规矩的后果,也没有成年人那么自律,所以为他们做规矩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规矩要定得适当、具体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必须符合他的年龄。比如,家长带4岁的孩子去看一场近2小时的古典音乐会时,要求他全程保持安静。这个规矩就定得太难了,孩子很难做到。
此外,规矩要定得具体,让孩子听了后知道该怎么做。比如妈妈要带孩子去一个朋友家玩,去之前对孩子说“到别人家要有礼貌哦”。这种话太笼统,只会成为耳边风。更好的说法是“见了阿姨和叔叔后,记得说hi并且微笑哦,这样别人会觉得有礼貌”、“阿姨准备了什么吃的,我们就吃什么,不喜欢的就少吃几口,不要抱怨”等。明确说出要求孩子做什么,避免只说不要做什么。
2、 帮助孩子理解规矩
除了说出要求孩子做到的事之外,为了让他更有动力去执行,妈妈应该对这个规矩做一定的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是必须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有什么后果?要用儿童的语言,讲得活泼生动,不要说教。在这方面,绘本是个很好的工具。有很多优秀的绘本,用吸引人的画面、易懂的语言、有趣的情节,把道理讲得生动又具体。妈妈可以找相关的绘本辅助自己。比如我在培养女儿睡前刷牙这个习惯时费了不少心,曾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规劝、告诫,可她还是经常偷懒,不愿意去刷。直到我找到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获大奖的绘本讲给她听之后,效果立显。她非常喜欢那个故事,有一阵子每天都要我给她讲好几遍,几乎快背下来了。更重要的是,从那之后,晚上睡觉前最多只要我指指嘴巴,她就会乖乖去刷牙。
3、家长要身体力行,身教大于言教
要想让孩子好好执行规矩,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当他看到家长说一套做一套时,会觉得不公平,因此不会继续遵守,而且家长的威信也会在他心里降低。我在两个孩子小的时候,规定他们每天最多看一集20分钟以内的动画片。与之相应地,我和先生很少打开电视,偶尔看看新闻也不会超过半小时。在我们家,我和先生从来不打电子游戏,因此当我们要求孩子不要打游戏时几乎没有遇到多大阻力。他们非常配合,因为他们看到爸爸妈妈一直就是这样子的。
4、适当奖赏与惩罚
相信每个妈妈都遇到过做规矩时孩子不配合的情况:不管你怎么苦口婆心讲道理,他就是不听,怎么办?大声呵斥、打骂都不是好办法。妈妈可以考虑适当的奖赏与惩罚。比如孩子在餐厅里吃饭时大吵大闹,可以奖励他:“你安静点把自己盘子里的东西吃完,我就可以给你加杯果汁,否则没有哦”,或者惩罚他:“如果你不安静下来吃饭,你的餐后甜点就被取消了”。
这样做时,注意妈妈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否则别想生效。此外,奖赏和惩罚的内容要适当,比如有的妈妈想投其所好,就奖励孩子吃糖、喝碳酸饮料、玩电子游戏这些平时禁止或限制做的事,其实是因小失大。惩罚也是如此,要避免不切实际的惩罚,比如威胁“你再这样,我就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或“你再这样,我就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这些话其实家长不可能做到,类似于狼来了的谎言,或许第一次会生效,但孩子很快就会明白妈妈不会那么做。这种气话起不到惩罚应有的作用。
5、 让孩子体验到不守规矩的后果
有些情况下,让孩子体验到不守规矩的自然后果也是一种很好的惩罚,给他的印象会更深。我教儿子玩完玩具后要收起来时,就用这种方式。起初他不听,房间里总是摊得乱七八糟。我就和家人说好谁也不帮他收。过个半天,他必来找我:“妈妈,xxx不见了”。我装模做样地帮他找一下(即使看到了也装着没看到),然后告诉他我也找不到。于是他心情很糟。我在安抚了他的情绪后,引导他去思考:那个东西你最后一次玩是在哪里?不记得了,哦,你看如果玩了之后就随手一放,那就没办法记起来它在哪里,是不是?怎么样才能每次想玩的时候就能拿到它呢?对,每次你都把它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不用多想就能拿到它了。找不到玩具的事重复发生几次后,儿子切切实实体会到那种情况下的糟糕心情,他就愿意去主动遵守收好玩具这条规矩了。
6、执行规矩要有一定的弹性
有些规矩(比如“不玩火不玩电”这种与人身安全相关的)必须严格遵守,一点都不能马虎,但有些规矩应该允许执行时有例外、有弹性。比如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刷牙,但如果他某天感觉身体不舒服或玩过头很困了,那还一定要他去刷吗?要求孩子不要吃薯条、可乐等垃圾食品,但是如果朋友聚会时大家都在吃,那他偶尔吃一下也未为不可。我们为孩子做规矩,是希望他养成好习惯,而不是希望他变成一个能完美执行的机器。好的习惯不是一天能养成的,同样也不是一次例外就能摧毁的。如果事出有因,那偶尔的不遵从其实无伤大雅,妈妈不要把守规矩变成一种刻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