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第一节课,韩主任来通知我,说第三节语文课,有个实习老师要来听我的课。正好语文就剩最后一篇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没讲了,得,就是它了!
趁着第二节英语课的时间,我又认真研读了教参和课件,在书上进行了二次备课,基本思路有了,也就胸有成竹了。再说,《有的人》这首诗歌,我们班孩子在长春版教材四年级时就已经学过,可以说是有一定印象的,再加上现在六年级了,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另外班级里那几个思维活跃,乐于表达的几个男孩子都积极展示,所以一课时轻松完成这首诗歌的教学完全不成问题。我感觉,对于学生的了如指掌和教材、教材的熟练程度,驾驭课堂和调动孩子们的朗读表达激情及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不在话下。
随着第三节课铃声响起,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实习老师走进我们班教室,我热情地和她打招呼,给她指定了位置。
“上课!没有对抗,就没有超越;没有竞争,就不会更强;心若向阳,积极向上!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红蓝军对决快乐课堂,响亮的口号喊起来!”班级里两队小战士,在各队团长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声音响亮地喊出了挑战口号。看到孩子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我特别高兴。
从昨天学习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自然导入本课,顺势让学生借助手里的资料来补充作者臧克家和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明确是本文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然后自由读文,听范文朗读录音,再指名读,红蓝军两队比赛读。
开始分小节学习本首诗歌,我的做法是边读边感悟,感悟中再指导朗读,从而深入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首先整体感知: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说出内容上采用对比,写法上是运用反复。那有的人,究竟指的是哪两种人呢?通读全诗,带着问题,使学生们明确:“有的人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和甘愿为人民做牛做马的人这两种人。
接着走进第一小节,齐读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像活着?从生与死的价值的对比中,你明白了什么?弟子刘朔回答出了:“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虽生犹死;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然后,采用红蓝军对抗的形式,激发学生激情朗读,为自己的团队加分。学习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时,进行批注式阅读,学生能够抓住每一小节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子,来进行体会,抒发感受。全班交流时,因为发言踊跃的团队,或者精彩的表达能给自己团队争得荣誉,所以孩子们汇报时积极踊跃,姜皓恩和齐智远特别想发言,急得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并且,朗读打擂的环节,我让孩子们来参与评价,还别说,他们评价吕勃轩和张芮的朗读,评得有模有样,条条是道,真是令我刮目相看。课堂上,还不时因为谢春阳、张宇扬、李璨、衣嘉棋等同学妙语连珠的解读,还有吕勃轩,张芮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而引起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学完整首诗,再回归整体,引领学生总结一下:被人民怀念和爱戴的是哪些人?被人民唾弃和憎恶的是哪些人?随着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板书:欺压人民的人、、一心追求名利的人、压迫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像鲁迅一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最后,我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 爱之神发现了你。从而利用诗的语言再次让孩子们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思想教育。
什么是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想,上完课后还能够让教者和学生回味无穷,沉醉其中,激动不已的课,应该就是一节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