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学校来了一位家长,一来就眉头紧锁,声音貌似镇定但是焦虑的情绪已经无法掩盖:“张老师,您说,我的孩子才五年级,写作业一下子就写到了半夜十二点,这可怎么办啊?”之后我和家长聊起来,原来昨晚孩子因为数学有一道题不会,家长给孩子讲了。紧接着又出了一道题,孩子还是不会,这样反复了四五次,孩子还是有问题,家长劲一上来,直接让孩子弄到12点了。
我就问那孩子一回家就写作业么?“是的。”那这样看,其实孩子的学习习惯还是可以的。接着我问:”那您讲不清楚,就让老师给孩子讲一下这道题呗。”家长接着说了一句:“不可以,他要是有错误老师课堂上批评他怎么办,我家孩子本来面子薄,学习的兴趣也就缺着呢,这样一来,老师一说,我家孩子就更没有兴趣了。”我不禁哑然,闹了半天,是怕孩子受批评。我又回想了一下那个孩子来试听时候的场景,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胆怯地敲开我的门,没有一般孩子在课堂上快乐的感觉,只是呆呆望着黑板,时不时看着手表,后来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反复强调自己只是来试听的。
因此我很直接的跟孩子妈妈沟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写作出现了问题,而是学习兴趣缺失,最主要的是没有学习动力目标,而这背后的根源其实就是源于妈妈的忧虑,也就是过度保护。
这个妈妈也说了自己对孩子真是时刻关注,从刚开始孩子出生时就是自己带孩子,凡事亲力亲为,非常尽心,甚至害怕其他孩子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就让孩子一放学就回家。孩子长大了,甚至孩子和爸爸在一起她都不放心,更别说自己出去聚会啥的,时刻担心孩子吃不好,作业不好好写之类的。
过度保护其实就是家长对于孩子的保护和养育超过了正常的范畴,继而不允许孩子犯错,剥夺孩子犯错的机会。什么是正常的?就是对于孩子健康,安全,道德这方面予以关注,而在其他方面予以引导就好。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孩子在看书,一个字不认识,于是立马教孩子,这个字的意思,如何组词造句,其实为什么不可以直接甩给孩子一本字典呢?大学校园里,新生报到的时候,都是一群在前面走着的孩子后面跟着一群拉着行李箱的父母,其实帮孩子买一张票,送孩子到火车上,你怎么知道孩子不能顺利办好入学手续?在现在的婚姻市场,有多少人洋洋自得地将父母买的房子和房子当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还在炫耀我父母说我只用把自己操心好了就可以,他们的钱就是留着给我的。大家指望这样的孩子能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这些一部分源于父母的过度保护。
父母的过度保护有三个体现:1.对孩子本身过度保护2、对孩子过度帮助,总觉得孩子能力不行3、代替孩子做决定。这样的家长随时随地准备充当孩子的保护神,对孩子的投入非常多,但是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出现很大问题。首先是自己精力吃不消,更因为人的关注力度总是有限的,如果孩子的什么事情你都要关注,不累才怪,而且长时间这样必然会焦虑,因为孩子慢慢长大,他会有自己独立的想法的时候,你肯定就会觉得他不听话了,挫败感非常大。其次孩子会出现独立性差,自卑,创新意识弱,而且以后到社会当中,他受挫的能力都会更差一些,进入到家庭中,他也无法履行当妻子或者丈夫的责任。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第一,我建议家长应该放开手脚,给孩子更多成长空间,最主要的是给孩子犯错的机会。有些家长会说,**阶段很重要,我不能让他犯错,那我想说的是**阶段永远不会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最重要的阶段是下一个阶段,我们的人生是一个一个里程碑,这个过程的终点将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如果你这个阶段想要包揽孩子应该自主去做的事情,那么下一个人生阶段呢?这个阶段你怕老师骂他,那下一个阶段骂他的可能就不只是老师了,是领导,是群众,是警察,是爱人,是孩子。他可能要受到的挫折更多,第二,要有自己的完美人生。有自己的要努力的事情。我们要永远坚信,身教最重要,你想让孩子做的事情,你只需要自己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