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挺讨厌“道”这个词的,比如“朝闻道,夕死可矣”,比如“道可道,非常道”等等,都很有一种压迫感,就好像生命里埋藏着什么宝藏,而一旦找到它就再也生无可恋似的。
因此,我更喜欢用神秘学实践来表达我对于超越一般生活的形而上追求。但如果把“道”仅仅理解为一种道路和指引的意味,我还是很喜欢这种意简言赅的表达的。
如果用道来概括性地表达神秘学实践的目标,我觉得,神秘学实践可以比作谈恋爱结婚,先是谈恋爱(寻道),接着啪啪啪(得道),然后扯证儿(证道),最后是相知相守(守道)。不光比喻,事实上也有人就是这么干的,比如吕斯布鲁克,比如荣格。
两个人结婚,扯证儿了,就算完了吗?怎么可能呀,借用一个心理咨询圈时髦的说法,结婚就是结仇。两个人结婚,说明两个人正式宣布结仇,从此相爱相杀,互相投射,活在幻影里。
在我看来,这种象征性的比喻也可以引申到神秘学实践,即求道的过程中。寻道、得道、证道和守道,就像一个精神胚胎的发育,从一颗种子发育成一株茁壮成长的植物,再开出美丽炫目的花朵,结出美味诱人的果实。
禅宗大师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慧能却辩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谈恋爱的时候,我们战战兢兢,时时勤佛试,小心地触碰彼此的边界,像两只怕冷的刺猬。啪啪啪和结婚是整个过程的高潮,令人神往,水乳交融又像两只天鹅双宿双飞。结婚后感情归于平淡,彼此逐渐暴露出性格、行为上的一些冲突,经受考验,需要时时觉察自己的内在动力,共情对方的需求,陪同伴侣一起跳一曲双人舞。
求道亦如是。得道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寻道的迷惘,证悟的艰辛,以及守道的孤独,都不是一朝一夕。即使“本来无一物”也只能“时时勤拂拭”或许就是人性的悲哀。
命若琴弦,大概只有极少数如禅宗六祖般聪慧的人才可以跳出轮回,不再被迫弹奏名为命运的乐曲,大多数人能够坚守住初心,守住名为“道”的琴弦,已是大幸运。
不过,坚守有坚守的乐趣,曲终人散时,苍天自有评判。
2018.8.13 by绵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