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分析
————自我意识发展
我们也知道,一般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得类型分为三部分。
1.垄断型
父母中的一方争强好胜,对自己要求严格,凡事精益求精,在孩子能主动表达自己想法或需求时,孩子会不分场合对父母提出要求,但是垄断型父母孩子还没有表达完整,就用厉声厉色的语气打断孩子的说话,不可以,不行,想也不用想等武断的,禁止的,冷漠的语气,甚至表情也很狰狞与强硬!孩子如果发生几次需求得不到允许,慢慢地就不在提出要求了。在生活中像这样的需求垄断很多,你看孩子在公共场合时,表现出的行为,父母会不停的干预,训斥,不要碰,那个是你能碰的吗?不要乱跳,摔了咋办?你要这样,我以后再不给你买玩具了等等让孩子不能全身心的投入玩耍,还要思考等价交换,由于孩子的道德认知水平属于前习俗阶段,一般都孩子会选择服从,天真的利己主义者。孩子在活动的过程里家长不停的暗示危险性,孩子的认知水平低,很多东西即想尝试又怕危险,心理一直在进行强烈的对比斗争。久而久之孩子长大后会焦虑,经常出现选择困难,俗称没有主见,同时可能不自信,脆弱。我个人觉得垄断型父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孩子除了在生活中不能正常表达需求而外,还有就是垄断型父母控制欲较强!孩子渐渐长大,如果出现孩子自己能决定的事情,通常父母会直接说,那样不行,我觉得必须这样做才对,遇到选择性问题几乎不给孩子时间思考!不断通过多次强化父母行为与思想的正确性,孩子可能会对父母的做法开始认同,但随着年龄越大,他的意念会越来越偏离父母的观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觉得我们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我说了算,非常听话,长大些就很难管教!父母的控制欲过早的结果就会让孩子青春期表现出强烈的叛逆!
研究表明,对自己孩子进行身体虐待者居多,身体虐待就是我们所说的打骂!打骂不分场合,不分事情的大小,不考虑孩子当时的感受,先是一顿打骂,我们也发现,多数身体虐待孩子的父母都有如下几个特质:
(1)本人自控能力较弱,遇事敏感,在意他人的看法与评价,在他人面前很少表现出不良情绪,通常将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会不断压抑与埋藏!他人面前会彬彬有礼,自己的心情不是由自己决定,通常受他人的情绪释然.
(2)还有的父母自己从小就在充满冷暴力或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有的是父母关系不良,有的是大家庭中妯娌或父母与长辈关系紧张等。都会给父母的心理造成伤害。成人后无形中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
(3)多数对孩子实施身体虐待的父母小的时候有严重的情感缺陷或者是需求不满等经历,例如孩子小的时候缺少关爱,又或者是父母偏爱,不公平的抚养方式,一般呢,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自己的婚姻状况也有不和谐的因素!如果个人从小的情感缺陷步入家庭后都得不到满足,自己就会低落失望,一旦有人给予温暖,心理就会燃起希望,就会回应这种温暖,不合时宜的情感最终导致理性的判断,也就是我们看到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一个人童年的情感回应与缺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父母对孩子的身体虐待,持续时间太长,长大后孩子会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厌恶的不良行为。这也就是国家三令五申的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不能对青少年施暴,要关爱孩子的心里成长!
2.忽视型
孩子小的时候,当他对世界充满好奇时,我们发现他经常会缠着父母讲故事,你在和他人说话,他就不停的过来干扰你,你不是一把推开就是不耐烦的说,麻烦死了!
孩子多次尝试你能对她的行为回应,但还是遭到拒绝,又或者他拉着你看看他的发现,他的作品等,你以忙为理由再次拒绝她,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不主动了,也没有以前热心了,在家里,有的时候我也会不耐烦的对考拉说,能不能让妈妈安静会,我忙着呢,现在想想真是糊涂,在孩子面前有的时候表现出无奈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也许他还小”的理由父母为自己行为找的最好借口,但很多东西都是量变发生引起质变的过程,孩子长大后的不良行为都是有根源可寻的,所有的事实都不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