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式努力和持续努力
自前两周期中考试数学不理想之后,儿子气馁了一周,也积极在家刷题一周时间。把家里两本数学课外题都根据进度同步做,不会的题目晚上问辅导班老师。状态喜人。但是我了解他,他是间歇式努力,还做不到持续努力。
在周五再次测验时,驳回了一点信心,97加20,当然全班41个90以上。
周五晚上英语兴趣班回家大约9点不到,他说饿,我让他下水饺,结果他煎蛋2枚,方便面一盒,打开电视综艺,悠哉的吃泡面看剧,非常轻松。
我有些不舒服,因为晚上吃方便面,对肝脏排毒不好。但是我也没说话,继续忙自己手头的事。大约过了一会,时间快10点多,我准备睡觉,他仍旧没有睡觉的意思。
我内心焦躁了,此刻儿子的状态和前一周全然不同,大概是97分的数学成绩让他忘记了之前期中考试退步。
我意识到这样是不行的,想起前段时间报道:大学很多学生被退学,成绩和拥有自律品质的意义,难到我们真的是需要一个考试成绩好的孩子吗?
最终,我们是不是想培养一个拥有梦想,拥有爱好,热爱生活,无论是周末还是日常生活的某一天,我们都能像优秀大咖一样,顺应自然规律,做到早睡早起,有序安排自己学习,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爱好运动,结交良友,在平凡岗位把每件事情踏踏实实做好,把每一天过得有滋有味,让我们的生命灿烂阳光。
是的,我想培养这样的孩子,而不是考了一次满意分数,马上感觉需要放松,放纵。每一次考试考砸后,努力一周,两周,然后神经系统松散度又打回从前。
周日早上,我再次生出情绪,我8点让他起床,按照他的计划清单,写文和弹琴。他起床后,想着拿快递,因为快递里有早餐,我让他去了,结果快递还没开门。他气呼呼吃早餐,吃了早餐还第二次刷牙,在卫生间马桶呆了30分钟时间,眼看指针马上9点30了,孩子还没开启作业模式。
我忍不住唠叨了,我看到了自己的不满:你上午能完成作文和钢琴吗,为什么每次要把周末过的那么急促。
其实,我关照到了我自己的急促。
我自己的周末也不轻松,孩子身上有的问题我也有,我也是每次周六放松,周日然后得补很多事情。难道儿子不就是被我影响的吗。
我的唠叨让儿子不满意,他说,你说说就有用吗,我就会去写了吗,我有我的安排?
你有你的安排?每次钢琴课,都是课前1小时把曲子弹好,并没有做到每天循序渐进?儿子说,我有时间吗?
我知道我该止语了。虽然我很想说,钢琴是你自己要保留的兴趣,口才你都扔掉了,但是,我没有说话。此刻,无声胜有声,好在,30分钟后,儿子把他的作文草稿第一时间递给我看,只要不偏题,肯定是好文章。
就在儿子弹琴的间隙,我在写儿子本阶段观察情况,煤气灶上骨头汤已经炖好,他并没有弹老师布置的钢琴曲,而是弹流行歌曲。孩子长大了,不能按照我全部意愿,灵活而不失弹性,放下我的标准,又不能完全没有标准。
破窗论与整理的关系
最近,我发现他的书包整理很有问题,三门功课的卷子会乱放,数学袋里有英语诸如此类。于是,我就把儿子书包洗了,然后告诉他,妈妈把你的书包洗干净了,今天带你挑你认为适合的文件袋,你之前的袋子拉链坏了,尺寸也不合适,所以东西有点乱,是吗,买了适合的新文件袋,你分类归档你的各类卷子,好吗。儿子欣然接受。
我还是了解他的,如果我直接说,你的书包乱七八糟,他是会生气的。我找到他书包乱的原因,文件袋破旧,拉链坏,尺寸小,导致他没有很好整理试卷,就如破窗效应的道理一般。
给他一个好的环境,好的工具,总会越来越好。
在此解释破窗论:
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回想我们家庭的居住环境,也是一样道理。而书包整理,书桌整理,对孩子学习都有看不见的催化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育儿就是自育的过程。
愿每个生命灿烂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