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
2020.5.29上午带宝宝去打预防针。一进卫生院的大厅,宝宝就开始挥手说“不不”,趁我填单签字的空隙就往门外跑。我问宝宝是不是怕了,小样儿明明都快哭了,却挥着手说“不怕不怕”。医生做准备的时候,宝宝开始了最后强烈的反抗,还没打就哭了起来,挣扎着要走。但只要我问宝宝是不是害怕了,他会立刻挥手说不怕不怕。
21个月开始,宝宝喜欢上说不,自主意识开始萌芽。从绘本不可以到不哭不哭,他自己联系到了不怕。他挂在嘴边的不怕不怕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而非大人对宝宝情绪的否认和压制造成的不好影响。
这件事情发生的当时只是觉得宝宝很可爱,后来反复咀嚼,惊觉宝宝这样是不是不接受自己害怕的情绪?保险起见,我开始以下的“碎碎念”——
“ 宝宝,你感到害怕是正常的,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害怕,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随着我们一点点长大,很多东西自然就不怕了………妈妈在,妈妈会一直陪着你。”这样反复讲下来,踏实许多。
插件事情——怕黑。有天晚上贪玩不睡觉,非要去客厅玩,我一说现在是晚上,外面是黑的,宝宝立刻爬到床上躺好紧紧抱着我。我也紧紧抱着他,跟他讲和上面类似的话,宝宝很快就睡着了。
帮助孩子面对情绪,并发展其穿越情绪自行成长的能力,是给娃此生最好的礼物。
事件二:
坐电梯没过瘾大哭,是从来没有过的歇斯底里的那种哭。我整个都被哭懵了,又生气又心疼又无奈。事后复盘——
宝宝哭的原因:
电梯没坐过瘾;
贪玩,不想回家;
很多事情习惯了自己做主,不接受被强制回家。
反思:
宝宝要按电梯,我因为不想每层都停,没让他按,又没跟他讲原因,导致宝宝还想按;
外面热闹很有吸引力,我没有对宝宝说回家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只生硬地要求宝宝跟我一起回家;
宝宝通过哭抗议,反抗妈妈“专制”的行为,企图让我妥协。
做法改善及结果:
宝宝平静后,告诉他哭不能解决问题,妈妈讲了中午要回家吃饭,下午再来坐,下午就一定会带你来,你要相信妈妈。而且,好好吃饭,小宝宝才会健健康康地长大;
“宝宝,你还记得书上都有什么车吗?有卡车,出租车,火车……走,我们一起回去看看”。
用感兴趣的东西代替直接要求回家,宝宝再没有哭闹过。
事件三:
关于英语启蒙,我的目标是培养真正的双语宝宝,不让自己的水平限制了宝宝。但我没有设想过一路会遇到的风景。比如最近几天,宝宝突然特别“夸张”地持续蹦词儿输出,我竟然有点无所适从。这大概就是那种“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的感觉吧!
很多父母高估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低估了孩子的吸收能力。——论父母掂量好自己的重要性。
庆幸自己当初决心一切归零,从看上去高大上的游戏儿歌里出来,和宝宝一头扎进音素音频和大量单词绘本里,由最最基础地开始边玩边学。意外的是,我们反倒是一路小跑起来,宝宝听指令不用我费力引导,进行儿歌游戏更轻松了。戒骄戒躁,继续前行~
在没有进行足够系统的学习之前,我年初双语启蒙立的flag还是先放一放。但忍不住还是敲黑板重点强调下:
每个宝宝生来具有习得任何一门语言的天赋。
娃的0-6岁语言黄金期,珍贵无比。启蒙年龄宝宝越小越好,大了容易出现母语强势。
我们曾经很痛苦地学习英语,不代表宝宝也会痛苦,我儿子每天的乐此不疲,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对他而言,所有的都是在玩,所有的书都是玩具。我羡慕不已,默默地向娃看齐。
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真真正正的开始。路还长,加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