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间徒步,在向导的带领下,溯流而上,一路风景绮丽。九月的风,崭新,温存,世界充满美感。
由于环境陌生,万物皆自带新鲜效应。路旁的菜田里,有挺拔的木瓜树,硕果垂垂,格外引人。途经的村落,小而幽静,流水潺潺,小猫小狗活泼嬉闹,若世外桃源。溪边一株橄榄树,果实累累,弯腰躬背的姿态,若美人临水照影。几只红蜻蜒,在花影树叶间蹁跹起舞,如梦如幻。
我一路都在因美景惊叹,向导却并不在意,淡淡地说,都是小时候见惯的风物,并没有什么新奇可言。我替他表示遗憾。
捕鱼的青壮年男子赤身在水中站成两排,扯开鱼网,黧黑的大鱼在网中奋力挣扎,急欲脱身。岸上有穿红衣的中年妇女若有所思地望向远方,阳光蝴蝶一样扑在她的脸上。
这是南方的秋日,山脉起伏,碧树葱笼,万物没有丝毫萧瑟颓败的迹象,季节以其舒缓的步子在天地间游荡。北方的秋天更多的是流云依依,天开地阔,是明净,是深沉,是圆月朗夜,是阶下丛莎上的微微醉光。
我怀念北方的秋天,但亦不会因此而拒绝南方丽日朗照的秋日。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北方的秋天,还是南方的秋天,它们都将经过我,像经过乡村城市,经过河流山川一样的经过我,但我却无法拥有它们。
近年来,朋友们坐在一起谈的最多的话题是中年危机,是职场中的人事纷争,亦有个人内心对生活的焦灼。无论对方是谁,只要他张开嘴,都有一个曲折惆怅的故事急急奔涌而出。这不是一个人的视觉,而是一群人的遭际。我们亦不能去抱怨生活,生活没有对错,它只是每个人都必须途经的河流。
前几天去看一个图片展览,其中一个主题是讲述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40年,照片的主人公是一间照相馆的老板。40年前,他还不满二十岁,是意气风发的白衣男子,斜着身子坐在椅子上,目光如炬,风度翩翩。第二年他与喜欢的姑娘谈恋爱,第三年结婚,第四年生育孩子,做了父亲。这是一个普通人很平凡的生活。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43岁到45岁的时候,照片中的他,目光呆滞,神情憔悴,仿佛正在历经巨大的打击,或者是极为猛烈的内心挣扎。我无法猜测彼时彼刻他的生活历经了怎样的巨变,我只是透过照片的影像,透过生活留在他脸上的蛛丝马迹,感觉到他动荡不安的人生或者内心。好在,几年后,笑容又开始浮现在他的脸上。是生活重新步入正轨,亦或者是他终于与生活和解。
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人类学家,都把青春期视为人类最剧烈变化的时期,说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育最不平衡和不平稳的阶段,是一个人相对动荡的时期。但渐长的年岁让我愈来愈觉得,中年亦是人生中的一道坎。因为无论再怎样,青春年少都还有可期的未来,还有大把明媚的光阴,家庭不好没关系,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长相不好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努力学习提升气质。虽然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都还有希望,还有光辉前程可希冀。
但人至中年,你努力过,奋斗过,也成功过,失败过,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局限和逐渐消退的热情。或者你终于明白,在这个世上还有很多,即使你再努力,也无法企及和到达的地方。这种挫败感和无力感,时时在席卷你,磨损你。
梁冬《处处见生机》中,也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他在书中这样写道:人过中年之后,反而会籍由挫折生出一种坦然的发愿。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到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沉静,真诚地努力,尽人事知天命。不讨论鬼神,不随便算命,按照一个让自己的灵魂更完善更高级的方向去努力,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这样做唯一的结果就是到老的时候不后悔。至于能不能实现曾立下的志愿,已经不是他所能关心的问题了。也许他也曾为此挣扎过吧,不然怎会有如此深的感悟和见解。
相对于年轻人对未来的希冀,中年人看未来视角好比是一个攀登直半山腰的登山客,对于此行,他不会再盲目乐观,但也不至于过度悲观。高山的险峻,他已经体验过,曾经走过的路,亦是他的战果。这个时候的他知道,前路无论艰巨与否,都要走下去。这是一种比盲目乐观更可贵的坚定。
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如同,我们在渴望拥有一处花园前,就要先把自己变成一朵鲜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