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翻译]:故古语说:“(追求“愚虞”和“奇期”的)如同于投于水火之中,自取灭亡。”
〈笔者感悟〉: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这句话本是接着上句“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而下的结论, 书面上的解释是人(主体)的行为不合于道,即主体不自量力为满足己方的利欲而不顾客体(他人或物)的“个性”或特点,得不偿失的一味不以价值规律办事,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来求不符刚需过度私欲淫奇之货,导致边际效益递减或产生负效益; 客观上社会交际上愚诈共同利益团体不遵守价值规律即“道”, 产生信用危机,就会得到“道”的惩罚(明为法律的制裁,隐为佛家说的“业报”),在生产协作上违背就必然导致合作伙伴的分道扬镳,即价值不相交,反向运动成相背离的现象,在价值耗费有出无入的情况下,长久“执着”下去必然导致自己的健康与财富和事业未竟(难成功)甚至有“损”,如不及时悬崖勒马损过头一条死胡同走到尽头,严重则使自身置之“自取灭亡”的境地, 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以“正”其心“正”其知,突破困局回归“正”道,才是扭转生机的选择,这才是佛家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关于“正”的分析,上一章己做了较全面的陈述,本章将陈述偏离“正”的情况。
由于刚写完上一章,故在思考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这几个字时,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与“正”相悖的情形,所谓“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者,三才为天、地、人,三盗各得其正则天地位而万物育(生),天(自然生态)与人共同生化。 生杀之机,即天地、人、物互盗之机,‘宜'者,人合天道之机,而利用‘咸'宜也。
那么,可以反推出“三盗未宜,三才不安”的违道状态道一种怎么样的情景?
为了便于分析,这里三才中的天和地可以看作为“人”这一才的客观环境,这样三就看为“二”,即主与客或人与物,接我之前把人(主)与物(客)用现代数 学的数轴这种工具来分折简化为纵轴A与横轴B为:A主(人)与B客(物)之间的阴阳、生死、利害关系。
我们知道两根互相垂直且有同一原点(0,0)的数轴,从原点(0,0)无损无益、无利无害、无善无恶的奇点出发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正(+),向左和向下的方向为负(-)。我们如果把人(主)的价值层次提升与进化看作为从原点(0,0)向上的“正”(+)方向,那么,从原点(0,0)背离相反向下的“负”(-)方向就可以看作为 人(主)的价值层次下降与退化;同样道理,我们如果把物(客)的价值层次提升与进化看作为从原点(0,0)向右的“正”(+)方向,那么,从原点(0,0)背离相反向左的“负”(-)方向就可以看作为 物(客)的价值层次下降与退化。
而主客相交和谐的状态为(A+,B+),在第一象限中相交的坐标点都属此种情况;主客相交而一方有损另一方有益的不和不公平的情况,则在第二象限(A+,B-)坐标点或第四象限(A-,B+)的坐标点属于这种相交而不共赢的状态,如果再发展下去,就会向(A+,B+)的对立面的第三象限(A-,B-)发展,这是比一方损一方益的二、四象限更恶化的双输双损的局面。如果说参照主体(A)从第一象限倾向于二、四象限,还没有挽回返归双益(赢)而向维持系统共“正”的状态时,继续进一步倾向第三象限(A-,B-)则完全是走向系统崩溃。
这就是参照系统中,人(主)物(客)互盗,或说天地人三才互盗而不得其正,天地人三万错位而万物毁(灭),天(自然生态)与人共同退化。天地人三杀之机齐发的景象,在人则“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在地则“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在天则“天发杀机,移星易宿”,这是都在说明位不“正”而引发的无序“乱象”。
而我国易经有几个卦象算是在第四象限[主:阴(-),客:阳(+)],下面我再引一段来摘之百度的关于易经的分析:
《易经》第64卦火水未济(未济卦)事业未竟
象曰:离地着人几丈深,是防偷营劫寨人,后封太岁为凶煞,时加谨慎祸不侵。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离)相叠。离为火,坎为水。火上水下,火势压倒水势,救火大功未成,故称未济。《周易》以乾坤二卦为始,以既济、未济二卦为终,充分反映了变化发展的思想。
易学有一个“损卦”:“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艮)相叠。艮为山;兑为泽。上山下泽,大泽浸蚀山根。损益相间,损中有益,益中有损。二者之间,不可不慎重对待。损下益上,治理国家,过度会损伤国基 ”。“损卦”描述的是损人利己,损下益上,损物利人的状态。在利益共同体的人民百姓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和为损人利己,指一方通过信息不对称的愚弄欺诈或强者利用制度权力优势的倾斜剥削弱者,从而导致分配不公平,比如马克思所描述的不道德的“资本家”通过资本不劳而获剥削“独占”雇佣工人创造的商品剩余价值或利润等;在国家上下建筑中官与民的关系不和为损下益上,统治者以及代表的利益集团只顾自身利益而让人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各种苛捐杂税让下层负担日益难以承受,而上层却搜割下层的这些税捐资源来挥霍无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导致上下不同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的“独夫”行径,将会在又一次“沉默中爆发”而被革了命;在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中,由于人类社会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遵重自然生态系统平衡规律和人为违超宇宙自然力(天)与人的极限值和相容点(价值相切点)”导致相背离不和进而最后相互排折否定。
易经有“否卦”的描述: 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二卦。天地否(否卦)不交不通。否卦,阐释由安泰到混乱,由通畅到闭塞,小人势长,君子势消的黑暗时期,终于到来的应对原则。当此反常时期,君子应当提高警觉,以防患于未然,避免损耗过度负效用发生进一步恶化,甚至承受不起而引起系统崩塌的价值互损、相拆、相离、相克,提倡说服、巩固团结互利互惠,坚定共赢共利伸张正义的立场,以使主体原来处于极端阴损的情势触底扭转到既使不能双赢但也要以接近公正、公平的平等关系,以可能转化价值“大往小来”“小往无来”“无往负来”,在“小往无来”即效用(益)与成本之比为零产生之前,引导向“否极泰来”“小往大来”的反方向操作,这就是“反者道之动”,说服客体、与客体协商时行动渐进柔和,以让客体明白损人利己(孤盗不长)的害处,互利互惠利人利己(互盗长久)才有可持续发展,双方多方以可以接受的方式而帕累托改进时。
《彖》辞说:相互闭塞、互为对立、(客)只求已为,这是小人的行径,不利君子所仿效,它必将使盛大的基业趋向衰亡。原因是天地如果不相交合则万物不能逐其生,君民上下如果不相交合则天下不能正其邦。因此相互闭塞、互为对立、只求已为,它“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如此行进则小人之道日盛而君子之道日消矣。因此,所谓闭塞的天下是小人当道的天下,天下没有便利可言,一切的美好向往将就此受挫,人与人将捍卫以敬,心与心将布荆棘,在如此的场景之下更无从说起合作与发展了。故君子当通和民心达乎民意,决不可因私废公因情失德以个人为中心矣。
如中庸说:“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反推就是∴“ 喜、怒、哀、乐,发而皆失节,谓之战(冲突)”;在人的角度上,身(本我、客我(物)我)与心(自我)不和为病,生病之人本质上就心身不交同而相异,心身不交有两种,一是“不足”未达到平衡,二是“有余”过度超出平衡,比如,身饥而心不吃,身渴而心不饮,身困而心不眠等等,这是属于“不足”, 比如,身饥而因食味香美心使吃过胀,身渴而心使饮过暴,身睡眠过度而心赖床等等,这是属于“有余”,“不足”是过度受制于客(物),“有余”则心纵欲过度,“正(中)”是“不过”且“无不及”,故:“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
“道”就在生活中,许多人如要健康就要正确认识本我(己身)的生理本我和社会超我客观需求(价值)规律(正知),而适可而止的满足其客观需要的行为(正行)。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用“正”(合于道、正确、平衡、平常)的“心”去认识、对待“客观实在”,包括“客我(物我:)”,正确认识、对待客我(物我)[有三个层次:①自我对本我,②自我对超我,③自我对宇我]使心与物同一于“我”时,即为“歪”,心“歪”而“邪”念自然生,从身心的角度,邪念生与自己的身体、生理不“交感”和谐,就会出现中医生说的“心肾不交”,故“思过度伤心”。现代医学认为是自律神经与中枢神经不协调时,轻度时体现“神经衰弱症”,失眠、心烦、易怒,中度时体现为“郁抑症”,严重则为“精神病(分裂症)”。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衰弱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组以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为特点的神经功能性障碍。伴随紧张、冲突、挫折和猜疑,神经衰弱的特征常表现为易兴奋和易疲劳,并且多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症状。
《内经》时期,有许多的关于情志致郁的论述,如《素问一举痛论篇》中“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以及《灵枢.本病论》的“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等。
故丹经多以劝人坎离相济(交),使身心同一以正其气,气正而形之正,形正神自正,神正寿自然长;民与官和为安,安定繁荣的社会,人与人相交相济(互补),公平与效率的提高双达,公平的提升机制让人有希望,进步的社会使人对未来充满憧景,人民心态平和,感到日子就应这样过;在生态的角度上,万物与天之和为泰,天地人三才交泰,风调雨顺,润物细无声,农业丰收,畜牧生长良好 ”。
可见,生病之人本质上就心身不交同共“正”而交异,产生价值背离从而不能持续生存与发展,比如,身饥而心不吃,身渴而心不饮,身困而心不眠等等,“道”就在生活中,许多人如要健康就要正确认识本我(己身)的生理客观需求(价值)规律(正知),而适可而止的满足其客观需要的行为(正行)。 “正物<→心正←>物正←>正心”是个人健康、社会和谐、自然顺泰的保障。
事实上,所有疾病其实都是身(本我:生理学的我)与心(自我意识)和社会(“超我”:社会系统中我)和自然(宇我: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我)四者的不协调或错位而产生,本我、超我和宇我又称为客我或物我,是客我或物我的三个层次的体现,故可以简称为主客或心物的不“正”(和谐)。
在社会的角度上,社会的我(超我)与心(自我)和就是“社会健康”,这是不久前才提出来的健康医学的新概念,实际上在国学中早就隐藏在逻辑中,人际关不和谐是产生的“社会病”的主要原因,主要根源就在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共生的互组织(和)关系中的不和谐。
所以,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本质。可见,从后天选择而言,以其说“病从口入”等,不如说是“自我选择失灵”,即自我对满足“本我”客观需求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行为的“不正”,不过,人类在不懂得科学工具仪器测试等相对较确定的“黑箱原理”进行探明时,人类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试错”形式这种不确定的“排除法”来进行实践,西方科学就是在以这种“实验”来发展的,由于社会道德的不允许,人类生命医学科学家们在总是在测试一种药品的使用价值(功用)时,会找与人类生理规律相似性极高与培养成本极低的动物来替代人类的实验,在所有动物中生理规律最高的非黑猩猩莫属,因为其基因与人的相似度达到96%以上!
从2001年由6国科学家完成的人类基因测序来看,人类基因数目只有大约2.6万至4万个,若取中间值,人类约有3万个基因。人类的基因数量不见得远在其它动物之上,只是小苍蝇的1.4万个基因的两倍多,比蛔虫的两万个基因也只多出一半,就连植物阿拉伯芥也有2.5万个基因。与老鼠相比,人类也不过多了300个基因而已。
人和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人类基因跟黑猩猩的基因相比,在数目、结构、功能、细胞种类等方面相差就更少了,仅为3左右%。而人与其他生物的生理基础差别这样少,为什么现实中让人们认为人与它们之间的驾御和创造自然能力差别却那样大呢?我认为正是因为人类懂得感悟反省总结归纳(为道日损)与学习积累知识(为学日益)达到一定程度又进行感悟反省总结归纳,如此,良性循环形成可以指导人类劳动行为更优化的经验,人类的这种经验一方面通过显意识→潜意识→无意识→DNA记忆储存,当一代一代把那种有利于生存的无意识化的应激进行恐固时,就会通过DNA信息储存记忆成为先天的模式化并有可能因此以无意识→潜意识→显意识→行为。
当人类思维逻辑发展到一定程度符号文字出现了,这种只是把这些零碎的经验作为便于记忆的“经验符号”也只是零星的,当零星的符号在人类历史就像露水一样一滴两滴的日积月累成为相互联系的符号文字的“洪流”,于是,这些符号文字为基础的文化理论形成更系统的学科来指导人类的实践,使价值效用最大化(益之又益)而成本最小化(损之又损,以至近于无)。
但由于许多成本和道德因素,但人类科学家更多的是以基因相似度也很高但成本很低的无辜的老鼠为实验对象,也许小白鼠就是这样最终由于符合人类行为价值实现与耗费的“最大最小”原理而被选择的吧!说的有点偏离正题了,这是关于科学实验的替代物选择,但其实人类最好的实验还是自己,个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实验,人生一直在试错,但又有多少人认识到要从“错”中总结出“正”呢?能从“试错”中排除“不正”从而调整以归“正”之心其实就是“正心”,“吾日三省”其实就以回归“正心”,然后,又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正物”,这样通过“负回馈或正回馈”的互相作用,形成人与物向“进化通道”的良性循环,所谓“正物”用我的价值论来说就是自我意识(心)对客观环境与生产资料(物)的正确合理的选择,这种正确性和合理性体现为“物尽其用”,而能“心正”的人则可“人才其才”。这也正是“生产力”(使用价值或功用/价值成本)的本质。注意!我这里的“生产力”概念是广义的,自(主)我对“物”的使用或利用不仅仅是我们政治经济学所说的仅仅以“社会和自然”这些“客观实在”为对象,同时,也可以是本我(身)这个“物”的改造,也就是说:“人类的进步发展,不仅是改造社会和自然,他们同时也在改造自己,这正是“进化”的本质!”
所以说,人类是否能进化成功,不仅仅要考虑被社会选择(社择)和被自然选择(天择)中: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核心),更重要的是“自我选择”(我择),而这个正好是弥补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缺陷所在。“自我选择”的本质就是“主观能动性”,有一段关于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物理学的量子力学的关系的报道说:“ 根据量子力学一项著名的理论,如果我们不再看这个宇宙,那么宇宙将不复存在。这一量子力学理论认为粒子过去的行为会基于我们所看到的而发生改变。而现在,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最新实验证明了在原子规模上这一理论或是正确的。 ” 有电子试验是这样描述:科学家用电子监测仪器观察电子,观察的那一瞬间,电子运动性质就已经发生变化,通俗一点讲,你观察之前的电子性质和排列顺序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一旦你的意识参与进去,电子性质就由不确定性切换到确定性。就是电子呈现出你想象的那个确定状态。
最著名的就是关于历史上“光”是“波”还是“粒”的特性的争论, 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十七世纪初开始,至二十世纪初以光的“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这三百多年不同的科学家以不同的角度看“光”,当科学想反驳“微粒说”以证明“波动说”时结果它真的被实验证实了,而反之也然,反对者证实了“波动说”,但很少人能想到观察者自身在进行“观察”这个行为时产生的“脑电波”对“光子”的干涉,从而改变了大脑环境的观察对象即“光”这一“微粒”的运动状态。可以说是我们的意识让微小的量子发生改变,“观察”这个动作本身也是属于创造行为。
也许生活在小河里的鱼儿,其眼中的波浪、漩涡、暗流,也许都是相互独立分离,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可是当站在人的视角看来,这些都是在同一个水体中,水连接着一切,甚至包括鱼儿本身。
如果有外星人,在他们乘着飞船降临地球时,也许在他们眼中,人类生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难道不也是如这水中鱼儿一样吗?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角度看世界,世界就会展示出不同的视野。
这让我想起了陆九渊在《陆九渊集》卷三十六所说的一句话:“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小时候看动画片圣斗士,最记得的就是主角星矢为了在与敌人战斗时把潜力最大发挥,总是自我催眠激发暗示自我与身体沟通说着一句话“燃烧吧!小宇宙”, 把人体看作为“小宇宙”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但人体却又的确一样充满宇宙中的元素,一样充满神奇和未知。不过细细想来,不光是人体,任何生命体都像宇宙一样神奇。生命体是由原子电子构成,电子围绕原子,多像宇宙啊。
人类社会的文化总是把世界进行各种分类,并把人类本身超脱于万物和自然,其实,人与自然本来就一体相连,而人的精神意识正是人身(本我)与社会和自然互动连接起来的“波”,这个“波动”本身也是“物质”的运动,只不过是一种更微小的物质运动,但这种微小的物质运动是精神意识的物质性运动,它不同于经典力学的宏观物质运动,经典力学的定理在解释精神意识这种微观物质运动的时候失效了,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特定的微观物质运动定理。 那些因为精神意识的波动“干涉”到被观察的微粒光子、电子等运动变化的人看到微观的量子世界而因此得出与宏观世界相悖的结论:“宇宙可唯心造”,这种想法有点天真,因为微观的世界与宏观的世界不同,事实上人的意识尽管也是一种物质性能量,但它通过脑电波散发出的能量影响微粒量子的运动变化,但宏观物体精神意识却无法直接象神话或玄幻小说所说的以心御物以神识搬运等,因此,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就是宏观物体还是按自己的规律运行。不过,我突然想到意识为什么要直接作用于宏观物体?意识不是可以通过人身这个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以“四两拔千斤”扛杆原理像我们按开关一样“撼动”整个身体吗?而人体又可以借助生产工具“撼动”更大生产资料,就像骨牌连动效应一样控制宇宙万物,使它们为“我”所用,但这就要自我意识对宇宙万物的“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个就是我之前所述的“正知”与“正物”和“正心”了。
达尔文的进化论存在许多缺陷,最致命的一个正是他认为生物进化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有机物和生物甚至于人类的在行为活动,即所有的有机系统,包括更高信息反馈机制的生物和人类生物,是与环境不能达到信息对称的“被动”接受试错,或由于被自然环境的选择“所迫而被动”产生基因突变的结果,所以,其从环境中获得有序物质、能量(功用和使用价值)是永远低于自身耗散的有序物质、能量(价值),入不抵出的状态,使系统趋向于“熵增”!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万物的发展只会朝着混乱无序的方向前进,不可能自发地往有序的方向前进。 故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另一个,达尔文坚信物种的进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许多反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达尔文进化论无法解释在寒武纪时,地球上出现过一次令人费解的“物种大爆发”现象,前后物种数量不但呈爆炸式增长,物种等级也出现不可解释的突进。
而中国古代的阴符经中的“三盗既谊,三才既安”思想以及我进一步提出的“个人~社会~自然”的“人天互择原理”所提出的广义进化论却很轻松的解决了这种现象,“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关键在于生物对“寒武纪”这种自然气候的变化引起自然环境突变时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和自我生理机体系统功能潜能的自我激励并“藏拙扬巧”选择并用进废退的发展,而人们盯着这个相对于生物进化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的“纪”时和“物种大爆发”的矛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我无法改变环境时,我就改变自己”!这不仅仅是人这种生物会,就是其它生物也会的“反馈机制”是任何生物为了生存以及发展都会的“变通”,易经说:“变则通,通则达” ,至于为什么无法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其他灵长目动物停止进化,为什么像鳄鱼这类原始的物种得以延续至今,却没有任何进化得痕迹。这个也不难解释,当生物自身的生理结构机制还能游刃有余的能够适应自然时,鳄鱼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一直以来有满足其食物需要的稳定的食物链。 那么它没有到穷途末路为什么要在改变自己?
生命之所以会基因突变,主要就是物种生命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差异所致,即主与客或心与物的不一致所致,不一致就产生“无序”,而为了使主与客或心与物的不和谐产生的“无序”状态“纠正”调整“回归”“进化平衡态”,那么,就需要介入维持这种可以使系统产生回归“进化平衡态”的有用消息即良性“信息”!“进化平衡态”在个体显示出的“有序”其实为“健康”,而在整个物种则显示为人与自然的“相适”,这用中国文字可以用:中、正、和、合、泰、康、安、静等表示,这就是主客或心物之间的差异(分)产生之后,如果能有信息介入使这种差异消除趋于一致(合),那么,有序才产生,否则,个体就因为与环境不相适而会“生病”,逐渐从单到多影响到整体时,该物种也会从“衰落”走向灭亡,这就是物种与有序“进化”有序相反的无序“退化”原因。基因突变其实就与人类的科技创新一样本没有好坏,只有一种基因变化同时符合满足主体内驱选择需要与自然选择需要时,这种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化才是“良性”有序的进化突变!
所以,生命和有序不可能从无序中自发产生,而必须从生命的传承而来。 根据这个定律,从随机的闪电中出现最初的蛋白质是不可能的;从蛋白质到单细胞的产生更是不可能的,因为核酸和氨基酸不可能自动组装成为DNA和蛋白质,DNA和蛋白质更不可能随机组装成单细胞,这是内因和外因的结果。
从耗散结构的理论认为,生命是属于一个负熵系统,通过自身高度的组织化机制将无序的物质变成自身可以利用的物质,并有序地组成自身机体的组织细胞。 远离热平衡态所产生的有序结构,这个有序结构实质上正是与热平衡相反的进化平衡,前者为“正”的方向为康利、为生育、为进化,而“负”的方向,后者为伤害、为死灭、为退化,宇宙中一个系统的生、有序、负熵流的获得是以另一个系统的死、无序、熵增(耗)为代价,可见, 上述所说的“生命的传承”所以根结底就是这种物质、能量有序信息的选择与获取,这在生命之初的源头那样己有了其系统回馈机制的绉形--自组织。一个系统要有可持续进化发展,它不仅仅是系统自身的结构有序自组织,同时,也要兼顾环境的有序化来互组织,使整体共同进化。否则,系统就不能长久存在,即使是宇宙系统也是如此, 如果要把宇宙从系统整体上是趋于这种热平衡态崩塌状态中挽救并扭转出来回归有序,除非它也能从另一个宇宙系统或更大环境系统中获得负熵流,这就是我之前提出的“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