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讲述的是一个在二战中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的故事。
这个犹太人也就是这本书作者,开创了“维也纳第三精神治疗学派”――意义疗法的临床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说:动物寻求快乐与征服,却不懂生存的意义;人的本性在于探求意义。
他认为:人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在于意义。这个理念就是受难于集中营的时期完善的。
所以阅读此书时,我们要先明确一点:弗兰克尔首先是心理学家,其次才是受难于集中营的囚徒。这样才能感受弗兰克尔想表达的,决不能只是单纯当成对集中营的回忆。
那这是一本学术研究作品吗?
那到也不是,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在集中营的经历,文字虽然精炼篇幅也不是很长,但弗兰克尔往往三两笔便勾勒出一个画面,我想在心里学作品中这也是少见的吧。
下半部分是理论部分,标题就是“意义疗法”,但是要真的了解意义疗法,用书中的原话说就是:用简短的篇幅向读者介绍需要20卷德语著作才能完成的意义疗法,嗯,几乎是不可能的。
弗兰克尔最吸引我的是他的笔锋下有种奇特的幽默,或者用原文叫做冷酷的幽默。可能你会奇怪,集中营中的经历还能写出幽默?
你会发现的,他的文中常有这种“不合时宜”的幽默,或来自他的自嘲或是来自‘囚友’。
望着这两行字,似乎都有一幕画面浮现弗兰克尔嘴角带着一缕苦笑,心里却十分惊喜地拿着皮带换了一块面包。似乎有点矛盾,但在恶劣的环境中,人的心思从来都是不可琢磨的。
文中的主角绝不仅是弗兰克尔,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遇难者所遭受的磨难,他们只是普通囚徒罢了。
这些普通囚徒在往常只能是一个个作品中死去的数字,在弗兰克尔笔下不长的篇幅里,他们却显得浓墨重彩。
值得一说的是,弗兰克尔在被抓进集中营前曾有机会移民美国进而躲避被抓进集中营的命运。
但弗兰克尔不忍心让父母独自面对等待着被送往集中营的厄运。
摇摆不定的他看见了桌上的一块大理石上刻着希伯莱语。
“放在桌上的这块大理石雕刻的希伯莱文字是什么。”他问父亲。
父亲说:“它刻了《十诫》中的一条。”
“是哪一条?”
“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
就在这一刹那,弗兰克尔决定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