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加班到深夜,打车回家,被司机师傅心疼了一通,“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容易。”
他几天前载的那女孩,一上车就说抱怨说不想工作了,实在太累。
“那姑娘还挺年轻呢,一个月工资就7、8万,够我赚两年的。但平时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焦虑得不行。她说还不如找个月薪一两万的工作,能清闲一点。”
朋友几乎是狂吼着说,“醒醒吧!谁说月薪一两万就好过的!”
但他回家之后就想通了。
既然同样都是焦虑和自我折磨,价值百万的那种,好像来得更划算一点。
就像美剧《逍遥法外》里的那句台词:焦虑使我们心力交瘁,也使我们功成名就。
01 适当焦虑其实是救命稻草
调查显示,超过80%的人认同焦虑情绪会传染。好像传染病,个体焦虑在潜移默化中演变成群体焦虑,最后就成了全社会的焦虑。
沉浸在各式各样的竞争中,被动地受他人影响,或成为被别人期待的样子。
与其他情绪不同,也许你抑郁,但是并不明白这种负面情绪是什么;
只要你焦虑,就一定会感受到这种情绪,并把它和痛苦、悲伤、抑郁等情绪区分来。但日常的焦虑,并不是有害无利。但加拿大湖首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焦虑程度高的人,往往也更聪明。调查中,焦虑评分高的参与者,在智商测试中表现更好,尤其是说话表达方面的智力,更善于写作和阅读,语言推理能力也较强。因为总是担心一些事,他们大脑的某些区域更活跃,因而会考虑到更多可能因素。
焦虑有很多种,但所有焦虑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冲突”。焦虑是人们面临危机时自然的情绪反应。它让人提高警觉,并采取行动去避开危险和处理困难,最后度过难关。这样的“负面情绪”作为动力,推动人们审慎抉择。因此,短暂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要知道,是当人们在面临挑战时,有成功的可能,所以才会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如果完全没有可能性,我们就不会有焦虑。”当因为焦虑放弃尝试,也就等于失去了成长的能。一切想要回避焦虑的尝试,不仅注定要失败,而且在逃离焦虑中,会丧失让自我显现最宝贵的机会。所以,不难理解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平常心悖论”:
焦虑才是成功的秘诀,而非平常心。无法避免焦虑,才是真实世界的运作法则。
乔布斯焦虑,所以要把PPT修改1000多遍才罢休。但他坐镇时,公司产品口碑最好。
心理学家罗洛梅如此阐释焦虑的意义:
“有焦虑便有活力。就像发烧一样,焦虑表示人格内正在激战。
只要我们持续争战,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便有可能。当焦虑不再,争战结束,忧郁可能就会出现。”
一名运动员在全年无休的日常训练里不断激励自己,在重大比赛的当天晚上,才能像换衣服一样给自己换上一份平常心。
焦虑并不总是坏的,在一定程度上,正面意义甚至比负面意义更多。
01 看清楚你的焦虑到底来自哪里
不敢生病、害怕养老、物价涨得比工资还快,食品、药品质量堪忧,工作压力大,房价远超自己的能力范围……
最让人感到压力的,是全社会共通的焦虑。
下班的菜市场,妈妈们讨论孩子到底能进哪所小学;深夜的地铁上,年轻人讨论昂贵的房租和生活开销……
有项对95后职业意愿的调查,超过一半的人最向往的新兴职业为主播和网红。
一旦见识过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事,就很难再甘于一步一步的辛苦积累,变得越来越焦虑,做着不努力就能一夜“逆袭”的梦。
美国律师查理芒格说“伟大的投资需要迟来的满足感”,但这显然不太适用于如今的年轻人。如果说,在社会上共通的焦虑摆在脸上尚且能算是一种释放,同辈压力,才是真让人如鲠在喉。
网易公开课做过一个有关“什么事会让你焦虑”的调研,被调查的数千人,大多数都选了“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在学习”,和“朋友圈里别人生活质量都很高”这两项。
来自同龄人的压力(peer pressure),从学生时代的好分数,到成年后的好工作、高收入,从未减弱。
“我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和他们一样”,成为了大多数人敢想不敢说的郁闷。
压力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来自人们自身。
大多数人感觉每天都在“漫无目的地瞎忙活”,必须要定下一个目标,让自己更有动力。
然而,所谓“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往往很难找到,大多数人就这样,在寻找和焦虑中过完了一年又一年。即便找到了目标,也并不意味着焦虑停止。月薪五千,则渴望月薪一万,等到了月薪到达一万五时,又开始期待月薪两万;
拥有两个轮子的车之后,则渴望汽车,拥有一辆汽车之后,又开始渴望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人们总习惯将目光放在更高、更远的地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总是无止尽,随之而来的焦虑,也永不停止。
03 最好的完美是接受不完美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
焦虑,是把时代的“双刃剑”。
美国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提出了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的曲线关系。
当人的动机强度处在中等、也就是保持在中等水平的焦虑状态时,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这种中等水平的焦虑,能够让人们保持适度的兴奋,而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水平,则会让人陷入紧张或消极的状态。日常,为了缓解焦虑,人们常常习惯沉浸于能给自己带来平静的幻想:
有些人喜欢旅行,用蓝天白云驱散痛苦;
有些人喜欢打扫,来规整自己杂乱的心情。
有些人追升职、股票大涨……
当人们怀着极大的热情时才发现,他们用来追求内心平静的事情,反而是带来焦虑的“元凶”。
化解焦虑永远不能靠幻想,你需要从源头探寻自己的内心。
比起赶走焦虑,更重要的是正视它。首先要明白,这种情绪是人的本质生存状态,和悲伤、喜悦等普通情绪一样常见。当你处在焦虑情绪中,不代表心理机能出现了故障,也并不意味着人生出了问题,而是你在真实地活着。享受“延迟满足”,不给焦虑躲起来的机会为了缓解压力,明明想休息还是拿起了手机,你的大脑其实在被迫接纳许多碎片化的无用信息。
该用来做正事的时间都被消磨掉,反应过来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强烈的负罪感。无形中,负罪感和大脑压力又成为了形成焦虑的潜在因素。别贪恋那一刻带来的满足感,想想一个更重要的计划彻底完成时能带来的自豪,别让这一刻的享受给了焦虑可乘之机。调整生活作息状态,不让其他情绪来添乱,扔掉手机,找到焦虑的来源,看看这种情绪能如何激励自己在某一方面产生些进步,而非消极怠慢。焦虑引发的缺乏耐心、难以集中精力、没有奋斗的劲头,都不是焦虑的本质。
调整好作息规律,让自己处在一种良好平衡的生活状态中,在安静的环境里试着觉察这些负面情绪,调动积极性,你就能利用焦虑来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适当的压力或危机感,是生活前进的动力。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一定就是能力出了问题。
这个世界总有些我们希望存在的秩序与完美状态,从来就只存在于想象中,无法实现。在无序的世界里,用对美好规则的向往激励自己前进,别用根本不存在的错误惩罚自己。你的焦虑,真不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