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讲,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可说是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学习与人的关系。虽然如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看到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能十分有效地提高人的素质、素养!那么,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就在于许多人的许多学习其实是原地踏步的、是缺乏效率、缺乏质量的!由此可见,要想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学习就得讲究效率、讲究质量。
根据笔者的经验,学习要讲究效率、讲究质量,学习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努力:
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方向,是学习要到达的目的地。学习只有明确了方向,明确了要到达的目的地,学习才会少走弯路,少走歧路,学习才会有效率、有质量。否则,两眼一抹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永远没有效率,自然,也永远谈不上质量。
2.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后天干什么,这一周解决什么,这一月解决什么,今年要干些什么,等等,学习者在学习前必须有计划、弄明白,只有这样,学习活动就能按部就班,减少犹豫的时间、减少选择的时间,学习就能有效、高效,学习才会有效率、有质量。否则,边走边看,临时抱佛脚,会不知不觉地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最终让人遗憾终生。
3.要有恰当的学习方法。对每一个人来讲,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做事时不能不讲究方法。方法恰当,事半功倍;方法不恰当,事倍功半。对于学习而言,这个道理同样适用,而且更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自然也不同;学习者占有的学习资源不同,学习方法也会不同;学习者拥有的学习手段不同,学习方法也会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学习方法也会不同,等等。总之,在这么多不同面前,对学习者而言,要努力做好的就是选择出最适合、最有效、最科学的学习方法。方法选择恰当了,学习效率、学习质量自会提高。
4.基础性的东西要扎实、要牢固、要全面。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必须对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好。基础性的东西掌握不好,学习越深入,学习过程会越艰难、学习效率、质量自然也就越低。因此,在学习一门学科的时候,开始阶段的打基础千万不能吊儿郎当,敷衍了事。只有开始的阶段的扎实努力,才会造就高端阶段的突飞猛进;否则,进入高端阶段后,学习的效率、质量会大打折扣。
5.学习过程要勤于反思总结。我们做任何一件事,不论开始的计划做得多么周密、细致,过程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或漏洞。应该说,这是符合实际的,是符合做事的规律的。虽然如此,但我们总不能躺在这种偏差或漏洞上继续前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会离我们的初衷越走越远,做事的质量自然更是谈不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校正这种偏差或堵上漏洞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我们的学习才会减少偏差、减少漏洞,学习才会谈得上效率、谈得上质量。
6. 要善于啃硬骨头。学习如果只是一味地停留在浅层表层,或停留在简单易学的层面上,学习的质量自然也是原地踏步,很难提高的。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讲,学习某项内容或某门学科一段时间后,学习者就必须有敢于向更深层次的挺进的意识、决心,只有这样,学习才会有进步、有质量。那种一味地在浅学习上兜圈子、不进入深学习的学法,即使学一辈子,也很难真正掌握他所学知识的堂奥。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由此可见,学习质量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个学习者,要想使自己的学习有用、有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必须关注学习的质量!只有如此,学习才会对我们有用、有效,学习才会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