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听听自己的声音
专业和业余有区别。是否有专业素养,体现在你是否愿意花功夫寻找更好的答案,而不是交差了事。
昨天看了湖南卫视一档节目《声临其境》,感觉很爽,很过瘾,有触动。
触动是被快手APP的这句广告词击中了: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记住。 节目中,最惊艳的莫过于赵立新老师的表演,声音有魔性,台词功力深厚,一直在演话剧,而且还是在瑞典话剧院演话剧,又是大学老师。一口流利的英文不说,人家硬是秀了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几国语言,让人叹为观止。他满满的自信和才华流溢出来。
很喜欢配音演员的表演。那些富有魅力的声音,让我着迷。我想学习他们,想成为他们,想配音,让自己的声音有魔力和张力。想想,自己的声音还不错。不仅是个老师,还是个自恋的家伙,很喜欢自己的声音,很喜欢听自己的声音。可我很久没有好好听听自己的声音了。
于是我打开了手机录音机,找了几段文章片段,录下自己的声音。
“真的猛士,敢于真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这是我以前能背诵的文章,熟的很,现在有点忘却了。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致大海》,普希金的这首诗,应该跟我没关系,因为学生都叫我大海(老师)。
我把自己录的声音,听了又听。删了,又录;录了,又听。
晚自习,坐在办公室里,我拿起普通话书,把其中一篇关于世界杯的文章,读了三遍,终于不增一字,不减一字,一个错误也没有。我又拿起桌子上的报纸,读了又读。同事问我,怎么了,一直不停地读,有点固执呀,挨领导批了?我说你想多了啊,就是读读文章。现在正是学习普通话时间,学生都在读着呢,要求学生做的,我们自己也要同时做。我继续拿起报纸读了老半天。从这之后,每天到办公室,我用烧一壶热水的功夫,朗读报纸和文章,因为我想听听自己的声音。
工作13年,我没能是学生的生活成长引路人,只是偶尔作为学生能畅谈兴趣想法的聆听者;我没能成为学校那个不可替代的人,但必须是家里老婆孩子唯一的依靠;我没有了偶得灵机一动的惊喜,只有琐碎无趣的重复平凡。 我问自己能否适应眼前生活的苟且,心里传来一句: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