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育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2014年的央视春晚,那个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边听边落泪,也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和母亲在听了这首歌后突然安静下来。现在明白了,生活告诉了我答案。
那一天天气甚好,窗外的无名花洒落一地,风把落叶吹进林荫小道,我跟着它们走进林荫道,一片顽皮的叶落在我头上,使我不禁抬头仰望。真的是时光流逝,才半年不曾走过这里,树怎会长得如此茂盛和粗壮,以至于阳光找不到一条细缝触摸独处在这条小道上的落叶。
脚下的片片枯黄告诉我春天醒了冬天睡了;学校的铃声告诉我假期过了开学临了;回家的机票告诉我父母老了我们大了。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然而,我也想说,时间也想锅里的水,燃烧利用得越是剧烈,蒸发逃逸得就越快。我在沉思,匆匆十年,时间都去哪儿了。
记起2017年,我奋笔疾书,挑灯复习;我渴望解放,又害怕分别;我期待毕业,又惧怕高考。那个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想用血拼与汗水留住时间,谁都在疯狂地奔跑赶上时间的末班车,谁都想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可谁又都不想时间停止,岁月冻结,毕竟生活还得继续。
再往前三年,我是一名初中生,一名早出晚归的初中生;一名还能在周六晚上与家人围坐客厅聊聊家常的初中生;一名在每一天的最后一节课期待母亲晚饭的初中生;一名每天早晨都能有父亲唤我起床的初中生。然而,光阴似箭,留给我的是指尖握不住的匆忙和沙漏沉淀的忧伤。衣柜里泛黄的校服告诉我,那些是过去。
十年前的一年级教室,低矮的窗台,轻轻一跃就能翻出去;小小的桌椅,力气再大点就会倒塌;挂墙的风扇,温柔慈祥。微风轻轻翻动着五颜六色的儿童教科书,书里有故事,有回忆,有童年的气息,更有催泪剂。还记得米黄色的小木门,泛着记忆的光,放肆地播放岁月的录影带,仿佛自己就站在门口,满脸通红。
而今天,离开了六人一间的大学寝室,十年寒窗苦读最后也已落地成土,交付给了生活。来到成年人的世界,回首过往,终是叹一句生活不是录影带,谁都无法使它倒带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