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一带似乎庙宇众多,隔几里地就会有一处。这些小小的寺庙有的隐藏在房屋之间,有的掩饰在丛林之中。没有名字,也没有名气。
老房子对面就是一处。看上去当年修建的时候是很费了一些功夫的。这座庙建在高高的地基上,地基高出我们的院子3米之多。所以奶奶说,往年发大水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躲到庙里去。也许,它本身就是一座雨神庙,保佑人们远离水灾,祈求平安。庙后面高地上的树林郁郁葱葱,所以虽然离得很近,但看到的庙都是透过树林的缝隙,显得神神秘秘。高地的地面上长着厚实的草皮,是一种只有在那一片土地上才有的叶子细长的草,生命力极顽强,只要春天来了就开始绿油油,不怕踩,不怕拔。雨过之后,草丛里还会迅速冒出一种黑色的苔藓。长得像木耳一样,叫“鸡食皮”。姐姐带着我们去捡,我却貌似从来没有吃过。
有一年大旱,土地干裂,庄稼干枯,井水都少了很多,手压的井都压不上来水,觉得世界都被烤干了。奶奶和邻居家的其他几位奶奶,要去庙里拜雨神。我追在后面跟着去了。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类似于祭拜的仪式,也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走进庙里去看看。之前很多年,一直都是远远地从背后看着这座高大而神秘的建筑。说它高大,主要是因为地基高,也是因为那个年龄的我实在太矮小。
走近庙宇,很高的门槛。对着正门摆放的是一尊大一点的菩萨,两边摆放的是小一些的,有菩萨有法器。门槛里面是几个圆垫子,奶奶们跨进门槛便排排得跪在了圆垫子上,有的没有挨到垫子上的便直接跪在地上。我随着他们跪在旁边。听到奶奶们嘴里念念有词:“菩萨保佑,保佑平安,求普萨给下点雨”之类的,甚是虔诚。我抬起头,看到庙里面的房顶也是高高的,全是木质结构组架在一起,但是很结实。庙顶两侧有“咕咕”叫的鸽子,很多只,是当时的那位和尚养的。鸽子却并不害怕神灵。拜完之后,随着奶奶回到家,看奶奶拿着一把汤勺不停地朝着西方的天空来回挥动,念叨着“洼,洼,洼老天,洼哩老天雨连连……”类似于这种的祷词。神奇的是,第二天就下起了磅礴大雨……没有看过天气预报,但这种巧合让我第一次相信神灵的力量。
这座庙的最早的和尚,并不是我们当地人。不知道他为什么来这里。他应该没有家人,没有朋友。他也会自己做饭,自己在庙周边开片菜地,有时也见他去集市上买菜。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不吃荤,我们也没有听过他敲木鱼念经的声音。所以,他也许并不是真的和尚。但是大家都对他很友善,周边的邻居似乎跟他关系还不错,所以他在庙里生活了好多年,直到病终。
后来庙里的和尚换了一个又一个,他们都不是真的和尚。有的是因为家里纠纷没有地方住了,自己一个人就搬进庙里住一段;有的是流浪汉,反正住在哪里都无所谓,就一个人在庙里住一段。这座庙,在某种时候就成了穷困人的庇护所,它是公共的,不是归某人或者某家,也没有部门对它管辖和管理,所以它就在那里,谁都可以接纳。
但是,庙里的秘密也越来越少了,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看看。当它地上地下的宝贝被人盗空了之后,它彻底就变成了一个空壳,鸽子没有了,菩萨没有了。听说要把这周边化划成一片文保区,但也没有然后了。后来,从远方来了一个艺术家,他带人在庙里面重新修缮,塑起一排排的彩色罗汉。庙里面变得焕然一新,竟也开始组织起朝拜活动。音响里循环播放着“南无阿弥佗佛”,庙前的树木上挂起飘扬的红丝带。附近村子里人们络绎不绝,大家多半是好奇,有人也是真的来朝拜。然而,热闹的日子过了没多久,这里又归于一片平静了。世界变化这么快,新鲜的东西每天充斥着,人们依然在各自忙碌,庙依然在那里静静矗立着……